NamELess
Dong   China
 
 
究竟谁会在天使的阵营中倾听,倘若我呼唤?
甚至设想,一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
它更强有力的存在令我晕厥,因为美无非是
可怕之物的开端。
Favorite Game
Review Showcase
15.3 Hours played
往机核网放了带图版本后忘记在这里发链接了233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19312 加了一些内容,还有游戏内截图


很棒的游戏,第九艺术的绝妙实验

夸奖的话别人都说了很多了,我试着说点别人没说过的。我试着从叙述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游戏,它想说的事情,和一些容易被遗漏的细节。

方法上,我将致力于忠实文本,所有推测尽量从游戏中的文本出发,给出相应的位置,正如新批评学派面对现代文学时的态度一样。评测不能插图,所以需要验证的话可能需要各位自行去游戏验证。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应该还会去机核发一份,需要看配图的话可以去等待我把那份发出来。

下面全部全部全部都是剧透剧透剧透,我就不反黑了,没通关的千万别点开。

没通关的千万别点开。
























首先,在讨论游戏之前我们来建立几个共识,我觉得这些共识应该是比较容易从文本得出来的。

第一,流程中的8个回忆(主视角为父亲),以及最后6个结局的场景、对话(不包括结局0),全部是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
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也是这个游戏剧情的锚点。如果这些回忆都是虚假的话,我觉得这个游戏也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第二,在游戏中操控的“我”,其实是父亲。
这一点不是很显然,但是在结局四和回忆:人群的文本中已经暴露了这一点:

结局四回忆前的文本:
【我们玩个游戏吧...】男孩说,【不,应该说游戏差不多该结束了。】

回忆:人群文本:
我摇头,说:【我不玩积木,我们来玩过家家吧,你来当爸爸,我来做小宝宝,好不好。】
【好,现在开始,我当爸爸,你就是小宝宝】

另外在结局二中,“我”卸下了重重玻璃,“我”的身影也从小孩子变成了成年人。

实际上,在之后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我”之所以把自己认为是儿子,而不是父亲,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逃避。游戏中的【面对】线,也是唯一一条父子团聚的线,就是从这个逃避中走出来的过程。

第三,整个游戏流程实际上是“我”,也就是父亲,的内心挣扎。
游戏流程中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最终剧情走向的,是小游戏的结果,也就是【面对】和【逃避】。这里也设计的很有意思,绿色,安和的颜色,代表生命、安全的颜色,小游戏里意味着面对。红色,代表紧急、危险的颜色,则代表逃避。另外从小游戏也可以看出来,面对是困难的,而逃避是很简单的。



从这几个共识出发,我们就可以梳理一下这个游戏所想讲的东西了。

首先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讲述三口之家的事情,父亲是某个医院的药品供应商(医院中门卫在医院花名册的查找结果),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走上了大批量贩卖违禁药品的道路(通过医院剧情的暗示,结局四中病人对待药品的态度,以及现实中警察和黑帮的态度,可以看出贩卖的其实就是...)。父亲因而接触到了许多黑帮成员,并且受到胁迫,比如结局五中儿子遭到黑帮人员的绑架威胁。为了躲避黑帮,父亲被迫带着儿子四处搬家,并且更换名字(回忆:火焰,回忆:静夜),可想而知这对儿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儿子也怨恨在心(回忆:大风)。最后,黑帮还是找上了打算再一次乘车逃离的一家,小汽车轮胎被击中,车辆失控撞进电玩城,母亲和儿子不治身亡,而父亲则脱离生命危险(结局一最后的电视采访),虽然父亲仍然处于昏迷之中(结局二最后的监控录像),但是等待父亲的已经没有了家人,而是警察,以及法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全部游戏流程便是父亲在昏迷之中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以及悔恨。而游戏如何去展开父亲的心理活动,便是整个游戏流程所要做的事情。

从游戏开始的选择界面可以看出,整个游戏流程处于一个树状结构,而每个分支是从“我”选择【面对】以及【逃避】来划分的。其中最早的【面对】和【逃避】并不会直接带来分支(即家门口处胖子和瘦子敲门时的选择支),因此最早的有剧情决定作用的选择支就是在电玩城,面对小丑时的那一次。

这是游戏中第一次的选择,也是整个游戏流程走向决定最大的一个选择。如果此处选择【面对】,游戏将进入左半区域,将会面对的场景是居民区以及学校。如果此处选择的是【逃避】,游戏将进入的是右半区域,主要面对的场景是医院。为何会把这个重大的分支放在电玩城呢?我认为的是,电玩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在全程【面对】的结局一和全程【逃避】的结局二,这两个最重要结局的最后一个场景也是电玩城。电玩城同样也是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父亲在此陷入昏迷,开始了整个游戏的故事,也是整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妻子儿子在此丧生,“我”将永远陷入悔恨之中,没有任何得到救赎的机会。这样一个极其沉重的地方却是一个花里胡哨的娱乐场所,这个场所的关键npc却是一个贩卖气球的小丑,这样的反差在戏谑之中透露出的沉重,正是卡夫卡式荒诞的精妙之处。

而这条线所面对的选项,是小丑在质问我:【你究竟想不想找到你的爸爸?】【你不想找到他吗?你不想吗?】从结局二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小丑其实就是“我”,其实是父亲套上皮套,把自己的面容和良心藏起来的自己。因此这个选项其实是,父亲在质问自己的良心,“你究竟想不想面对你的儿子,想不想面对真实:你的儿子已经丧生,你带给他的童年也充满痛苦。”这是“我”在整个故事中最根本的悔恨之处,也是在左半区域中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内心深处的痛苦记忆又涌上心头】。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最主要的两条线,即左半区域的【面对】线,与右半区域的【逃避】线。

【面对】线中,“我”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儿子带来的伤害,我认为这也是“我”自身在游戏中成为儿子而不是父亲的原因:“我”下意识的希望儿子还活着,希望儿子能有美好的人生,而【面对】线就是要从这个幻想中走出来,面对过去以及真实。这条线的开始,从电玩城出来的“我”在好友大王的带领下来到了居民区。大王是儿子在搬家后的化名(回忆:静夜),也是真正一直在帮助“我”的人。“我”认为大王不认识我,也可以选择拒绝大王的帮助,但事实上大王一直在真心的帮助“我”,包括从电玩城中逃出,以及从操场上把“我”救下来。居民区我认为象征的就是儿子在最初的平静生活,那里有认识儿子的小卖部阿姨,还有看到胖子瘦子来绑架我时出手相助的热心居民。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我”被胖子和瘦子绑走,不能阻止因为父亲的交易,而全家人被迫出走。从胖子和瘦子的船上翻下来的“我”来到了高中,所有的学生都彬彬有礼却完全冷眼旁观,这正是屡次搬家的儿子所经历的学校生活:陌生,无助,没有交流。高中的剧情会因为在草地上是否接受大王的帮助而分成两条线:接受大王的帮助会来到教室,不接受的话则会被满身汽油味的老师绑起双手,绑在旗杆上。教室的生活我个人认为是“我”对儿子在学校生活的臆测,因为按照老师所说,父亲从来没有来过儿子的家长会,因此教室中的故事如此荒诞。而被绑在旗杆,正是照应了结局五中儿子被绑在大巴的事实:学校对于儿子并不安全,甚至颇为可怖。

【面对】线的最终结局,也就是所有选择都是面对,最后“我”回到了电玩城,重新去面对小丑。【我每天都失眠,夜里只好坐在这里打游戏。】小丑的独白当然也是“我”的独白,因为小丑就是“我”自己。【你也和我一样,睡不着觉吧。】最后“我”已经达成了对自身这个“儿子”皮肤的否定,也即真正的面对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我的时间...我维持这个人的样子呆在这个世界的时间,所剩无几...】一当“我”最终选择面对,他自身的伪装理所当然地解除了,那么他真正的儿子自然也得以相见,而此时背景音已经开始响起救护车的声音,和呼吸器粗重的喘息声。

【逃避】线中,“我”逃避的是儿子已经丧生的事实,但“我”无法逃避的是,“我”曾经贩卖违禁药品这更为严重的罪过。因此【逃避】线中我们虽然不会面对儿子的生活,但是会进入那个医院,二层充满了因为父亲自己的药物而陷入永远“欢愉”的患者,而三楼不是别的,正是“我”失去意识正在卧床的地方,【我关上了自己的心】。在这条线中,“我”来到了那家自己供职的医院,一家不允许笑的医院。这里的分支是在电梯中,选择二层则会前往患者治疗的区域,说是患者,其实更多的是面对那些吸食药品的人,这里面对的是“我”的罪行。三层则是会看到“我”的034号病房,和床上空荡荡的面具,暗示那个正在逃避的“我”其实是父亲,而不是儿子。

【逃避】线在医院的选择会通往两个场景:如果在医院中选择【面对】,会被胖子和瘦子带走,最后面对“我”其实是并不是儿子的事实,因而渗出了水,代表着虚假的幻想被戳破。但是“我”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虚假,但没有承认和接受儿子因为自己的作为而在成长时带来的痛苦,因此并不会与儿子相见,进入结局四。如果在医院中选择【逃避】,“我”会来到那辆红色的巴士,在女孩和白色气球的簇拥中再次面对自己对儿子的伤害与谎言,【你也被爸爸欺骗了吧?】在内心的良心对自己不停的呼唤中,【我越不想听那个声音,那个声音就越充斥我的脑袋。】如果“我”选择【面对】,则会在这辆永不停息的巴士中被小女孩“送回家里”,这个巴士就是自己的归宿。而只有在这次良心的选择中选择了【逃避】,才会进入【逃避】线最终的结局。

在最后的结局,“我”再次回到了电玩城,卸下了我们在游戏中一直面对着的玻璃屏幕,“我”变成了成年人。是的,尽管“我”在逃避,卸下玻璃的时候有成吨的弹窗,卸下玻璃之后也有红色的蝴蝶遮住了镜子中的脸,“我”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一切。可是“我”的选择是穿上小丑服,再一次遮掩起自己的面容,拿着白气球走了出去。这座城市已经空空荡荡,甚至最后的白气球也飞向了空中,“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在大概梳理了游戏剧情之后,我想再稍微整理一下游戏中出现的几个有趣的意象,一家之言,欢迎批判。

白气球:这是这个游戏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尤其是在【逃避】线中频繁出现。在回忆:大风之中,儿子用绳子离家出走,当儿子被找回来的时候,就抱着一个脏兮兮的白色气球。这是儿子在游戏中提及的唯一一次有实际意义的对父亲的反抗,而白色气球则是这次反抗中儿子带回的唯一一件物品。气球本身就是反重力的,它浮在空中,一直一直向往着广阔无际的天空,然而无论多么向往自由,气球总是脆弱的、终将破灭的,而即使是它在完好无缺的时候,也总有一根绳子将它牢牢束缚在别人的手中。白色是无瑕的颜色,它纯净、没有杂质,就像是儿子对安宁生活的梦想一样,美好而完美。白气球是儿子在反抗中最为珍惜的物品,它代表的除了儿子对父亲的反抗(气球的反重力),更蕴含了儿子对一个正常人生活的向往,即使那个向往如气球一般脆弱而易碎。在【逃避】线的巴士中,所有的座位上都有着白色气球,这是“我”自己的良心对他逃避行为无言的提醒与反抗:看啊!这是你儿子真正的梦想。而在【逃避】线的最终结局,“我”牵着最后一个白色气球,也是这条线中的“儿子”,走出电玩城,放开了手。“我”逃避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放弃了自己的儿子。

水:在结局三中提到,药品被藏在小丑娃娃内,需要浸水才可以取出。水去除了布偶的伪装,露出了药品的真实,这也是在游戏流程中水的作用。流程中从人身上流出水,清洁,没有杂质,但是它去除了“我”所见到的幻象,“我”的面具是虚假的,“我”所见的也不无虚假之物:教室中“我”作为父亲从没有见过的学生、绑架“我”的胖子和瘦子。在【面对】线的最后,“我”直面了儿子已死的现实,“我”这个虚假的儿子身份自然要化成水,就和别的虚假之物一样。【这不是水,这是融化的眼睛。】

小女孩:这个意象我其实拿捏不准。小女孩在流程中出现两次,都和公交车有关:第一次出现在和大王去电玩城的公交车上,而第二次出现在【逃避】线上的巴士上。在后者,小女孩揭示了更多的东西。【反正我不想回家,离家越远越好。】【爸爸妈妈都是骗子。】【你跟我一样,被爸爸骗了。】我认为小女孩就是儿子,是儿子叛逆、想要远离父亲的那一面,她在后者的巴士上第一次出场也举着同样的白色气球。“我”的内心想要通过这一形象唤醒“我”对于儿子的记忆与悔恨,巴士上也是【逃避】线最后一个抉择。

胖子和瘦子:现实生活中的两人毫无疑问是追杀一家的黑帮成员,但是在游戏流程中却显得并不那么可怖,反而两人一直在帮助“我”去寻找爸爸。关于这一点我和朋友讨论后有一个比较卡夫卡式荒诞的解释:父亲和自己儿子的联系太少了,除开母亲,同时知道这两人身份的就只有黑帮成员了。因而即使是一直在追杀两人的黑帮,在“我”的梦境中也变成了为数不多的能连接父子两人的线索。仇人反而变成了救星,此间荒诞可见一斑。

暂时就写这么多,如果有什么意见欢迎讨论。
Recent Activity
238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Jun 7
6.1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Jun 2
855 hrs on record
last played on May 21
Comments
Chung Feb 27, 2019 @ 12:18am 
注意睡眠噢!
阿沼 Mar 8, 2018 @ 5:23am 
我与E大共存亡!
littlechop Feb 1, 2016 @ 4:35pm 
Σ(っ °Д °;)っ原来你也去玩那个神奇的中文游戏了_(:зゝ∠)_:rep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