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 Truck Simulator 2

Euro Truck Simulator 2

十分な評価がありません
百年奔驰,境由心生,奔驰卡车的历史
作者: 雷雷小雷雷
今天开始第二个品牌的卡车历史介绍,他就是奔驰Actros,先来一波奔驰卡车的照片,里面含有各时期的奔驰开车,还有奔驰的概念车,以及奔驰的乌尼莫克。
   
アワード
お気に入り
お気に入り
お気に入りから削除
前言
今天开始第二个品牌的卡车历史介绍,他就是奔驰Actros,先来一波奔驰卡车的照片,里面含有各时期的奔驰卡车,产品线五花八门。还有奔驰的概念车,以及奔驰的乌尼莫克。
戴姆勒与梅赛德斯奔驰
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作为梅赛德斯·奔驰载重车的旗舰产品,一直鞭策梅赛德斯前进的动力只有一个:制造汽车的热情。自2006年5月以来,在壮观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里,访客都能体会梅赛德斯-奔驰此一热情所带来的甜美果实。但是奠定汽车历史的基础可追溯到1899年,当时格特列·戴姆勒在柏林车展中,首次展示他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尝试。第一个小型的工厂博物馆于1923年落成启用,自1936年戴姆勒-奔驰公司成立之后,收藏品持续增加。1960年代,戴姆勒-奔驰博物馆全新落成,庆祝公司成立75周年庆,随后又因庆祝公司成立100周年扩建博物馆。2006年时,为配合现行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开幕,汽车发展的历史遗址迁移到戴姆勒主要生产设施邻近地区-斯图加特(Stuttgart)。2011年,纵横百年风云、驰骋浩瀚车坛的现代汽车发明者――戴姆勒与梅赛德斯-奔驰迎来了125周年华诞,并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为期一年的盛大庆典活动,向品牌125年的辉煌传统致敬。倚傍着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盛大揭幕,在中国率先掀起了全球庆祝活动的首个激情巨浪,为品牌125周年纪念献上了一份非同寻常的厚礼。

这里面有这戴姆勒,卡尔本茨和迈巴赫的复杂关系,所以容我一点点道来。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国工程师和发明家,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德国符滕堡雷姆斯河畔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面包店老板。1852年,他就读于斯图加特工程学院。少年时代的戴姆勒就对燃气发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研制奥托式燃气发动机。
戈特利布·戴姆勒[
previewicon=19350179;sizeOriginal,inline;39.jpg][/previewicon]
戴姆勒是家中的次子,生于德国汉诺威南部,由其兄威尔海姆继承了家业----面包房。1848年14岁的戴姆勒便开始在铁炮锻造工厂中学习,1852 年18岁时进入斯图加特的工业补修学校学习,1857年进入斯图加特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少年时代的戴姆勒就对燃气发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研制奥托式燃气发动机。在1859年进入工业补习学校实习时受到关照的梅斯纳蒸汽机车工厂工作,1861年成为在英国曼彻斯的阿姆斯特朗·霍特瓦士工厂学习的研究生,1862 年在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后回到德国,在斯特拉夫的机械工厂协助斯特拉夫之子海因里希制造水车、水泵。
戴姆勒受到奥托与兰根邀请,与迈巴赫一起转入德意志瓦斯发动机公司,协助改进四冲程发动机。可是,坚持工厂动力源的奥托和兰根,与坚持制造小型高速汽油机的戴姆勒、迈巴赫意见不合,于1882年戴姆勒离开了该公司,迈巴赫也随之离开。于是在戴姆勒·奔驰公司总部的斯图加特的郊外康斯塔特设立了工厂,着手制造汽油机,他们将奥托四行程发动机改进后于1883年推出他们首部戴姆勒卧式发动机。

1884年又推出了性能更好的立式发动机(取名立钟,风冷,1/4马力,最高转速600转/分),并于1885年4月3日获得德国专利。1885 年他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并让儿子保罗驾驶;这辆取名“骑式双轮车”的双轮车获得德国专利,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1886年戴姆勒把这种发动机安装在他为妻子43岁生日而购买的马车上,创造了第一辆戴姆勒汽车,并由迈巴赫成功地完成了试车。该工厂现已作为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遗憾的是,当时的摩托车与四轮汽车在1903年的火灾中荡然无存,现在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奔驰博物馆的展车是与1905年制造的列普里加样车。

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人,发明家,汽车的发明者( 他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发明了汽车)。
1844年11月25日,本茨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他是父母在婚前所生的,因此随母亲约瑟芬·瓦兰特(Josephine Vaillant)的姓,叫卡尔·弗里德里希·米歇尔·瓦兰特(Karl Friedrich Michael Vaillant),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约翰·乔治·本茨(Johann Georg Benz)原是一位火车司机。本茨的父母在本茨出生1年后结婚。1846年本茨2岁时父亲因一次火车事故丧生(对于本茨父亲去世的时间还有待验证,另一种说法是本茨的父亲是在1843年去世的,本茨是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的),这时他才改随父姓,叫卡尔·弗里德里希·米歇尔·本茨(K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后又改为Carl Friedrich Michael Benz)。

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境清寒,他还要靠修理手表来挣零用钱。1860年,在母亲的意愿下,本茨进入了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并有幸遇到了两位深信“资本发明”学说的老师,他们影响了本茨的一生。本茨也在这个学校里学到了重要的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他从小喜爱自然科学,靠修理手表得到一些零用钱,曾在机械厂当学徒,在制秤厂里成为“绘画者和设计者”,在桥梁建筑公司担任工长。并先后就读于卡尔斯鲁厄文理学院和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大学。其间,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200转/分,功率约为0.7千瓦)。但这台发动机并没有改变奔驰公司的经济窘境,破产的威胁依然存在。这位不服输的德国人,并没有被清贫打败。经过多年努力后,1886年1月29日本茨终于又研制成功了单缸汽油发动机(与对手不同的是,本茨将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架上),发明了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现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车博物馆)。奔驰汽车公司获得'汽车制造专利权',正是这一日子,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

在汽车中部。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达3875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但由于价格昂贵,“维克托得亚”无人问津。

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1894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定价2000马克)。这种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给奔驰带来了很高的利润。这种“自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125辆。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厢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奔驰车的诞生
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
戴姆勒-奔驰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前身)的三位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首辆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发明者之一。他一生最大的传奇在于创造了两个举世闻名的豪华品牌:梅赛德斯与迈巴赫,他分别在豪华车的不同领域演绎着各自的辉煌。
1846年2月9日,威廉•迈巴赫出生于德国的海尔布隆(Heilbronn),后来全家搬到了斯图加特(Stuttgart)。在Reutlinger Bruderhaus和Gustav Werner上学期间,学校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发现了威廉•迈巴赫在技术方面的天赋并很好地培养了他,这为威廉•迈巴赫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865年,在小城鲁特林根(Reutlingen),威廉•迈巴赫与“汽车鼻祖”之称的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Bruderhaus的车间内初次见面。1872年,而年仅27岁的迈巴赫也被任命为Gasmotorenfabrik工厂设计室主管。1885年,一种配置垂直固定汽缸的叫做“老爷钟”(Grandfather Clock)的轻小型引擎被第一次应用到自行车上,这实际上就是摩托车的先驱。1886年,发动机首次被装在四轮马车上,成为著名的“汽油马车”。在后期,威廉•迈巴赫还设计了历史上公认的第一辆现代轿车,它昭示着“马车时代”的结束。而凭借于此,威廉•迈巴赫在汽车界也被尊称为“设计之父”,享受着非凡的荣耀。1919年,难舍汽车梦想的威廉•迈巴赫与卡尔•迈巴赫一起再次缔造了汽车史的另一传奇品牌迈巴赫———一个象征着完美和昂贵的轿车。1929 年12月29日,威廉•迈巴赫在斯图加特逝世。凭借其为汽车事业所作的贡献,他在67年之后当之无愧的选入了汽车名人堂。

按照奔驰公司总部所在地施瓦本地区当地人(Schwaben)的说法,三个名字都代表了汽车的发明人,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尽管如此,位于斯图加特的奔驰公司总部发言人在就“汽车诞生125年庆典”所举办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汽车之父毫无疑问应该是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在汽车诞生地,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人们始终宽容地认可戴姆勒和本茨两人同时发明了汽车。可是,到了该州北部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接壤的地区,比如库法尔茨(Kurpfalz)、曼海姆(Mannheim)和拉登堡(Ladenburg),当地的人们对这种说法都会摇头否认,目光中流露出一种高傲的不屑一顾。当地人倾向认为是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Carl Benz)递交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发明专利申请,并获得了帝国专利局的审批。”

汽车诞生125周年正是基于这一日期。1986年,汽车诞生百年也是源于此。不过,在更早的1885年,曼海姆(Mannheim,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继斯图加特之后的第二大城市)街头就出现了一种三轮汽车——当时被称作“骑行摩托车”( Reitwagen),它的发明人是戈特利布•戴姆勒。不过,这种车的后轮很容易起火,非常不安全。后来,戴姆勒又在四轮马车上试验加装发动机,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就像是摩托车上罩了个马车的盖子,按照今天的标准看根本不伦不类。

与此同时,卡尔•本茨走上了另外一条发明之路。他将燃油发动机用于汽车上,一体化地解决了汽车驱动的问题。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不仅如此,他还研究了同时代出现的各类发明,并将它们汇总分类,用于实现自己的造车梦想。比如,当时的转向系统只能用于前轮,所以他发明的 “Veloziped”也采用三轮方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汽车。

本茨的这种拿来主义是否算作剽窃?在当时,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都要面对来自各方的指责,甚至会被告上法庭。19世纪末,德国地方专利局能够批准这项机动车发明专利,已经是冒了很大风险。为此,燃油发动机的发明者尼古拉斯•奥古斯特•奥托(Nikolaus August Otto)甚至警告卡尔•本茨,要跟他打官司。好在,奥托的专利申请恰恰比卡尔•本茨晚了一天,所以世界上第一台汽车有了确凿的出生证。曼海姆也成了汽车的诞生地,为汽车日后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在当时,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两个人是名副其实的竞争对手。为了专利权,他俩打过很多场官司。有一次,因为戴姆勒状告本茨抄袭他发明的点火系统,俩人甚至面对面吵了起来,最终法院判定戴姆勒胜诉。不过,卡尔•本茨也曾寻求机会与对方和解。在一次柏林举办的汽车展上,本茨将对手的发明也一并展出,并希望借此机会推介真正的汽车发明人。可惜,戴姆勒并不领情,根本没有出席活动,让本茨的一番苦心化为泡影。1900年,戴姆勒去世,俩人的恩怨再也没有机会化解。三年之后,戴姆勒公司的大客户埃米尔•耶林内克(Emil Jelinek)接手了这家汽车公司,并以自己女儿的名字注册了商标:梅赛德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在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到来之际,在德国汽车工业处在风雨飘摇的时期,梅赛德斯与戴姆勒公司几经波折,终于走到了一起:1924年,两家公司结为“利益共同体”;1926年,二者正式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经营者却是德意志银行。
  卡尔•本茨见证了这一系列的变故。1929年,无奈的老人在老家拉登堡的安乐椅上溘然长逝,带着无尽的遗憾。要是卡尔•本茨在天有灵,那么他一定会为当时的抉择感到遗憾。因为,这家公司后来的发展完全背离了他的初衷,奉行所谓“股东价值”宗旨。1998年,被世人称作“天堂婚姻”的合并案让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两个名字写在了一起。而在这段短暂的婚姻期间,汽车之父本茨的名字甚至被删掉了,让人感到遗憾。

在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之前,本茨家族一直被蒙在鼓里。尤塔•本茨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时的戴克集团甚至张冠李戴,把卡尔•本茨的照片标注成了戈特利布•戴姆勒。到了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家的前夕,现在的集团总裁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曾经亲自上门拜会尤塔•本茨(目前唯一健在的本茨家族成员,卡尔•本茨的曾孙女),向她解释并保证拆分后的新公司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对此,尤塔女士确认并回忆说:“蔡澈博士还曾经向我保证说,公司旗下的产品名称将一直沿用梅赛德斯-奔驰这个名字呢。”
由此看来,集团公司与汽车发明人家族之间的恩怨似乎一笔勾销了。然而,在汽车诞生地曼海姆,人们的情绪却一直难以平静。在汽车发明人这件事上,曼海姆人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2007年,《曼海姆早报》发起了一项运动,口号就是“没有奔驰,哪儿来的戴姆勒!”这一活动得到了当地5万人的签名支持,要求戴克集团改名,沿用老字号: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
这场地方政府掀起的政治运动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人们的怀旧情结得以宣泄。于是乎,戴姆勒集团下属的许多汽车厂又重新挂起了梅赛德斯-奔驰工厂的招牌。
  尤其是在本茨的家乡地区,汽车厂的工人们根本不待见什么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梅赛德斯-奔驰工厂里干活才是为“本茨”做贡献,而不是在给“戴姆勒”打工。为了顺从民意,戴姆勒集团只好做出让步。甚至在汽车发明人名字上都将德国人习惯的首字母K改为本茨原名中的C,以表示对本茨的尊敬。
所以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梅赛德斯-奔驰由这四位天才创办的

也甭管谁谁谁了,很厉害就完事儿了


奔驰卡车
讲完这些恩怨,奔驰卡车的历史开始了
1896年,戴姆勒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卡车,准确的来说那时候还不属于奔驰的产品,因为当时还没与卡尔·本茨合并,而这辆简陋的载重货车为奔驰卡车的产品奠定下了基础。
这台被命名为“凤凰号”的卡车搭配了2缸的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仅为4匹马力,额定载货量为1500kg。即使这么小的马力在当初也为辛勤的人类负担了一些运输重担。

就是这款采用着木制轮胎、发动机为后置、露天驾驶室的简陋卡车,它是全卡车的祖师爷,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奔驰汽车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1917年的时候,搭载着30匹马力的1C车型研发出来,直到1921年它才进一步发展成为1CN车型。
因为奔驰汽车着重研发于轿车产品,直到1949年的时候梅赛德斯奔驰才生产出一款跟得上其他卡车品牌脚步的L4500车型,这款坚固耐用的卡车在五十年代奇迹般的成为中坚力量。

L4500卡车

1953年,L4500和L3500在曼海姆开始生产,两车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只是L4500的载荷达到了一吨,同时还可作为平板卡车使用。1955年,L4500系列名称改为L312,最终这款车型总共制造了约75000辆。
当时的欧洲还没形成完全统一,各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法律规定,德国是一个严谨的法治国家。
二战前后,欧洲市面上的卡车都是以长头车为主,而德国向来对货车的总长度有着很严格的规定(1956年,德国出台了新的《道路交通车辆许可法》),二战之后德国为了重新振兴铁路发展,修改了德国关于运输车辆的法规,更加严格的限制货车的尺寸和载重量,奔驰为了这个严格的规定,想尽了法子。
限制总长度,那就把长头驾驶室改为平头,载重量跟轴数有着相对的规定,那就加车轴,1958年,被称为“千足虫”的3轴LP333卡车面世。

为了满足长度和载重的要求,LP333车身非常之短,同时还得塞进三根车轴,也被称为“千足虫”,它也是是世界上第一款双前桥转向的卡车。
1963年,奔驰LP1519开始在新工厂生产,对于奔驰来说,这款车实现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飞跃,它是第一辆采用了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卡车,在此之前的都是单回路制动,而等到德国法规强制要求卡车安装已经是1972年后面的事情了。
这款车刚出来两年的时间后,德国为了和整个欧洲大陆接轨,所以又将这一不太合理的法规修改了,而这一款为了法规而推出的车型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不过其牵引车型能够合法的牵引挂车也让这款车型将生命延伸了下去。

973年,奔驰开始推出NG系列卡车,对于奔驰来说,这是一款是非常著名的重卡车型。通过NG系列车型,戴姆勒-奔驰加强了其中重型卡车领域在欧洲的市场地位,直至1985年才停产。

1988年的时候,奔驰卡车为了替代生产了10余年的NG系列,开始推出一款新的重型车系列,名为SK,也就是Schwere Klasse的德文单词首字母,由此延续NG系列在欧洲以及全世界的成功。SK生产的时间比起NG来说就太短了,只有8年,它就被Actros终结了。

Rotel Tour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著名的大型房车游览品牌,每年会在中国部分旅游城市出现,只是车型不一样而已。在国内使用常见的奔驰卡车有Actros MP1与MP2,而这次到重庆来的车是更老的SK2638,非常少见。虽然SK也曾引入到国内进行销售,但绝大多数都是2631牵引车,像这款SK2638全气囊载货车一般只在欧洲地区进行销售。

采用“倾斜式”玻璃窗和加宽进气格栅的新款“SK/MK”车型问世,这是奔驰卡车的又一经典之作,于1996年停产,后继者为奔驰的奔驰Actros。

啊,对了,还有一个系列忘了介绍了,那就是短鼻子“四不像”L系列
欧洲的卡车发展历史中,也没有马上从长头车一下就过渡到平头车,长头车的优势在于因为发动机在驾驶舱前面,维修便利,驾驶室空间也大,不足的地方就是转弯半径要比平头车来得大。
而平头车因为当时的技术,驾驶室不能翻转,发动机在驾驶室下面,不利于发动机的维护维修工作,那时候的环境技术各因素,导致驾驶室里的温度会因为发动机工作温度而产生高温状况,隔音和隔热都做的不好。

那个年代长头卡车的确很受欢迎,但是又长又重的车身致使灵活性不够一直是这一产品的诟病,而平头卡车虽然比起长头卡车有着更灵活的车身,但因为技术缺陷导致的发动机不以维护、驾驶室噪音大温度高也一直困扰着用户。
在这个难以抉择的年代,奔驰在1959年推出一款L系列短鼻子卡车。有着比长头卡车更有优势的灵活性、有着比平头卡车更大和较为安静舒服的驾驶空间,同时发动机的位置也比平头卡车更便于维修维护。

L322、L327这两款短鼻子卡车属于中型卡车,而比这两者更长一些的发动机罩的L337短鼻子卡车被划为载重量更大的重型卡车。

奔驰短鼻子L系列的特殊车型,不但实现了一些苛刻的法律法规,还在当时的欧洲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出口世界各国的时候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在1963年被重新命名为1113。
而短鼻子卡车的大获成功也正因为奔驰对于商用车的技术路线有着很明确的方向,根据法规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来生产出最适合这个市场的卡车。
越野之王乌尼莫克
奔驰经典的传奇车型中,乌尼莫克是一款神一样的存在,它的出生本是为了给二战之后提高德国各种物资生产效率的一款农用车型。
1946年12月,经历过实际路测后加强改进后的乌尼莫克诞生,与传统卡车不同的是乌尼莫克带有减震系统更加好的车桥以及四轮驱动和前后桥差速锁,车身短但离地间隙极高,穿越性极强。

这个经典的车身造型直到73年后的今天,还延续着经典的设计。这一块在当初专门为农业而生的车型。
它的轮距为1.27米,刚刚好能跨越过两排土豆田的距离,在设计当初这款车型完全就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工具,简单的外观造型放到今天来看却显得相当硬派。

因为奔驰在当初还没有生产全轮驱动车辆的资格,因为在当初这种越野性能极强的全驱车都用在军用领域,直到1951年奔驰才接管了乌尼莫克,在此之前乌尼莫克都是由其他由制造资质的工厂生产的。

由于车辆的性能强大,奔驰还对其进行不断加强改造,这款可靠强大的车型从专门的农用产品转变为了万用。而这款越野性能优秀的车型也被延续至今,深受越野爱好者的喜爱,拥有着比大G更加出色的越野性能,在每一个越野迷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搭载着鹅颈式大梁、通过性更强的门式车桥,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采用的三点式连接等等专门为越野而生的底盘设计让其有着强悍的越野性能,而这款性能出色的越野卡车在我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我国2016年海南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中,其他车辆都无法进入的情况,乌尼莫克在其优秀的通过性能下一次次往返受灾现场挽救了一条条生命;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乌尼莫克也为抗震救灾付出了巨大的功劳。

时代的发展,奔驰没有遗弃这个外形不靓丽的农用机具,一步步的将其升级改造、有着”德国制造“严谨的制造精髓,这款功能性强大的万用机具做出了一次次令人惊艳的出色成绩出来。
奔驰Actros
奔驰Actros(阿克托斯) 欧洲年度卡车种子选手
奔驰Actros(阿克托斯)面世以来,不说它有多成功,但起码没有失礼奔驰多年的金字招牌,单凭之前每一款Actros(阿克托斯)改款或者换代都获能获得欧洲年度卡车称号,这一点就够奔驰Actros(阿克托斯)神气了(MP1:1997年;MP2:2004年;MP3:2009年;新Actros:2012年)。
而在国内,奔驰Actros更是成为了多款国产重卡车模仿对象。
第一代奔驰Actros(MP1)


第一代奔驰奔驰Actros于1996年的德国汉诺威车展上首次亮相,用于取代之前的奔驰SK系列重卡。作为奔驰经典重卡SK系列的接任者,Actros不仅性能强大同时也更先进。

第一代Actros可搭载两款发动机,一款型号为OM 501 LA的V型6缸发动机,排量达11.95L,还有一款更猛的OM 502 LA的V型8缸发动机,排量15.93L,动力段涵盖了313-571马力,与之匹配的是一款16挡的手动变速箱和一款自动变速箱。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而这两套动力系统,也一直用到了2011年New Actros发布之前。
相比于之前老款的SK系列重卡,奔驰Actros在技术上得到了不少的提升,采用了更多的电子系统,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制动系统升级为气刹制动,前后桥提供盘式制动供选择。
第一代奔驰Actros改款(MP2)

奔驰Actros改款(MP2)
在第一代奔驰Actros推出6年后,迎来了首次改款,最为明显的是前脸设计的改变,采用了新的格栅,全新设计的氙气大灯,而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像车身稳定系统(ESP)、车道偏离以及紧急辅助制动也出现在这款车型上。

第一代奔驰Actros改款(MP3)

奔驰Actros改款(MP3)
2008年,奔驰推出了Actros的第二个改款车型,也是第一代Actros最后一次改款,动力上延续了之前的动力配套,排放升级到了欧4和欧5,不同的是匹配了奔驰新款的PowerShift 2的12挡自动变速箱。
其他方面则没有太大的改变,估计这也是为下一代全新重卡让步。
奔驰New Actros

左起:奔驰SK重卡、奔驰Actros、奔驰New Actros
2011年下半年,奔驰正式推出了全新的New Actros重卡,严格来说的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换代车型,基本上除了名字以外,奔驰New Actros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不同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它能作为国内重卡纷纷模仿的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奔驰New Actros采用了全新的平台、驾驶室和动力系统打造。

奔驰New Actros
New Actros采用了全新风格的外观,整体设计多采用饱满的线条,看起来力量感十足,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代New Actros上,空气动力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外观设计经过了2600小时的风洞实验,使其在节油性能上比前一代更强大。

奔驰OM471的直列6缸发动机
而在动力方面,自车系诞生以来首次采用了直列6缸发动机,这是一款全新研发的型号为OM471的直列6缸发动机,排量为12.8L,通过EGR、SCR、DPF等后处理技术满足欧六排放,通过不同的调校,可提供421、449、476和510马力的版本。

与此同时,PowerShift变速箱也得到了优化,更加的智能,更加的节油。
而在安全和辅助配置上,New Actros配备了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系统、辅助制动系统以及紧急情况自动制动等功能,同时还标配车辆稳定辅助系统,丝毫不必奔驰轿车差。

New Actros驾驶室
是,奔驰New Actros的内饰设计已经开始往乘用车的舒适性倾斜,而这个在2018年推出的奔驰New Actros改款车型上更为明显。
然而对于奔驰New Actros,更让家哥感兴趣的是,该车2011年就已经在欧洲发布上市,可等到2017年才正式进入国内,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一代奔驰Actros成为国内新款重卡最爱模仿的车型,特别是驾驶室方面,不少新款国产重卡都有参照的痕迹。
奔驰New Actros改款 向自动驾驶靠近

改款New Actros
New Actros正式进入国内后一年不到,在2018年的德国汉诺威车展上,改款的New Actros正式亮相,在家哥来看,这应该算是欧洲市场下一代重卡的预告,新车采用了大量创新的配置。
与前一款车型相比,新 Actros进行了六大升级,分别是取消后视镜,使用摄像头替代;全液晶大屏仪表盘及中控台;新一代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新一代电子手刹、LED灯光;油耗降低5%等。

MirrorCam全新后视镜
其中最为亮眼的还是名为MirrorCam的全新后视镜和全液晶显示中控仪表,前者把后视镜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可具有众多附加功能,例如调整视野、角度等,可以辅助驾驶员驾驶,同时还可以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

全液晶显示中控仪表
后者则更接近于乘用车的操作,提供更高级的感受。而中控台的屏幕不仅可以显示车辆驾驶室的相关信息,还支持人机交互,智能手机可以通过Apple CarPlay 或Android Auto直接与系统连接,这也能衍生出更多的功能。
而在辅助系统方面,New Actros预测性巡航控制系统(Predictive Powertrain Control)还考虑了沿路线的地形、交通标志和其他元素,以避免不必要的制动,加速或换档,并尽可能提高Actros的燃油效率。

在这一款全新改款的奔驰New Actros上,能看到欧洲卡车下一代更加智能的重卡的一点影子,可以想象到,在下一代重卡中,电子化程度将更加的高,而各种各样的驾驶辅助功能也会更加的完善。自动驾驶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历经百年,奔驰卡车一直以来都能不断的给行业带来惊喜,同时也在引领着欧洲卡车行业的发展。
奔驰New Actros作为现在奔驰品牌的旗舰卡车产品,也是奔驰百年技术沉淀以及对现代高端重卡理解的最好表现。没有斯堪尼亚的V8情怀,但奔驰始终怀揣着汽车创始人的创新精神,一直引领着汽车将来的方向,可能也正是因为创新,将电子科技与传统汽车行业大胆结合,才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种充满科技的风格。
我们都要学会接受新时代的高科技卡车

从1896年全世界第一辆卡车的诞生至今,卡车的历史已有123年的历史,奔驰的在商用车领域的造车过程中也一直根据着法规标准和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更加迎合这个市场的产品。
而中国卡车的历史比欧洲落后不少,1956年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才下线,时至今日也不过发展了63年,远看觉得这些高科技卡车离我们还很远,实则不然。
近看国内的这些商用车制造商制造出来的这些产品,一直一直都在进步着,更加高的配置、更加舒适的驾乘环境、更多高科技的融入,我们都能感受得到。
这个辉煌了一百多年的汽车时代终究会被改写,作为”汽车领袖“的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做出了领头羊,未来卡车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中,而我们也期待着这个创造了诸多经典车型的行业巨头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1 件のコメント
卧迈高德 2020年8月8日 20時55分 
酷,文章挺不错的:fuel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