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people found this review helpful
Recommended
35.4 hrs last two weeks / 35.4 hrs on record (30.4 hrs at review time)
Posted: Apr 21 @ 10:53pm
Product received for free

 (流水账预警,本篇强剧透) 
提起overdrive,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青春、是音乐,还是信念或是朋克?是明亮色彩背后的一抹灰色,是叛出循规蹈矩的生活,或是飘渺不定的未来?是13年的短命生涯,是片仓真二柔软细腻的画风,或是濑户口所写下的形形色色?Overdrive社团实在是准确地提供了大多数青年人的迷茫,也使得《キラ☆キラ》与《MUSICUS!》如此深入人心。
overdrive不只有这些,在濑户口封笔的几年里,新人那倉 怜司扛起了会社创作的大旗,与藤丸一起创作出《DEARDROPS》、《d2b VS DEARDROPS -Cross the Future-》与《僕が天使になった理由》等作,引起较为广泛的反响。不过overdrive社一向没什么人肯接汉化,所以都成为了比较亮丽的沧海遗珠,一丝一丝地扑棱着闪。好在24年底,《我成为天使的理由》顺利完成官方汉化,我们玩家也能一睹巅峰时期overdrive的风采。
但是通篇游玩下来,《天使》实在不能给我一个说是愉快的阅读体验。一方面,剧本家无处不在的恶意已经刻意到是在折磨角色,而非让角色服务于创作;另一方面,较为割裂的剧本衔接与做作的黑深残文风让人感觉虚无缥缈,落不到实地。
尽管缺点让人不舒服,《我成为天使的理由》依然是一部较为全备的视觉小说,笔者较为推荐。接下来,我将针对线路进行较为全面的个人分析。
本作的共通线路设计采用了群像表现的方法,利用男女主与“琴弦/红线”这一意象串联起各个分支的男女主,简而言之便是帮助他们谈恋爱嗯。这种手法在视觉小说中屡见不鲜,诸如《ef》、《海市蜃楼之馆》等都由群像演绎深入到本体的情感纠葛。《天使》的特色还在于视角的转换,通过多重叙事来完整进行人物的塑造与剧本的输出,在起承转合也发挥了不错的功力,算是结构比较完善的设计。




 共通线所想复刻的包罗万象的恋爱 
第一条是撮合宇久津花代和桥口俊介。这条线最短,倒是像为整个故事做leading。故事本身就是经典的暗恋的酸甜苦辣,虽然并没有太多情感,篇幅限制了人物的成长以及故事的发展,若想添加设定方向的篇幅注定导致无聊且表面的故事。花代倒还有些人设的变化,但外力的介入消解了内心的成长,并没有很好地展露出“在夕阳下为爱奔跑”的名场面的情感价值。俊介完完全全工具人体现,纯粹为形成一个恋爱故事的结构而设计。而因为一笔带过的背景也很难让玩家对他们的爱情投以感情,更遑论恋爱动机。这条线主要还是功能性的交代设定,包括完善一下主角团们的基础信息。
第二条线在主线方面引入三位天使构筑世界观,交代下组乐队的想法(某木柜子乐队并感)。借由爱音的入学自然引出支线社交圈并拓展叙事面,衔接流畅的同时方便后续合流。但是主线part跟普通的校园恋爱喜剧拉不开差距。支线部分聚焦于情侣间因事业而慢慢走向淡薄的感情。细究一下,双方恋爱走向不平衡的根源主要导向还是女方的感情太过细腻,使其不自觉地落入为自己打造的不对等窠臼,从而陷入难以脱出的深渊。但感情就像水桶里的水,不自觉下的堆积总会满溢,剧本家便靠反差来对人物进行更丰富的描绘,比如喝醉后的狂野态势,对年龄未来不自觉的焦虑,而焦虑其实就是梦乃老师感情细腻的另一侧反应。在外界施加压力的同时,自身也在焦虑大道上痛苦徘徊,心里想的永远是优柔寡断的选择题本身,而不是该去怎么做。这时候就与主线的主角团们进行目的的交汇,最后破除心结。而春贵面临的纠结和梦乃及其类似,也是在事业与爱情中进行抉择。只不过,女方选择了成全他的事业,而男方却在爱情里纠缠。这是年龄与际遇带来的差异,是时间的魔力。
也是在这一章,出现了以“是否归还心之碎片”的选项,并深刻影响着后续三位女主人公的路线与能否解锁te(万恶的剧情锁)。
第三条线是典中典的三角恋,人设也是相当传统的那一套阴沉害羞妹加活泼开朗姐,以及同样乐天派的男主角。但是典中典的依然是,本应该进行并行叙事的互联网交友却过早与现实交集,而剧本感情走向明显是阴沉妹,而且三角恋的关系压根没展开,另外一位始终保持查无此人的状态,就导致剧本没有冲突。男方也因身高而自卑,与女方形成对照,比较用心。因外貌产生自卑而转投互联网在当时算是抓住了时代的特征,放到现在依旧适用。如果我们选归还心之碎片,后续就会写些主角团的例行公式(指套路化内容),结果也总归是好的,一个不让人胃疼的三角恋(实际上三角恋压根不成立)别有一番风味。
第四条线涉及到女扮男装这个tag,但是作为女方的瑞贵喜欢的男方,学生会长,居然走了BL路线?这个想法实在是很大胆,在以人设剧本为卖点的男性向视觉小说里做这种设想无异于悬崖走钢丝,是在拿作品的口碑与流量为赌注换取一霎的剧本冲击力。这条线路也确实够别扭,比上一条更三角一点。正彦对人本位的差异理解与世界观的重塑写得还是很有看头的。这里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因扭曲的爱情而破碎的心,重圆后是否还会面临当日的痛苦残忍?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作为操控主角的玩家们,有权去决定角色们的幸福吗?所以会长就以强烈的意志抵抗着碎片的回归。黑天使在这里将缘由归咎为主角并不完全理解他人的感情,有转移话题之嫌。但对我来说,回归是必然的,这也是剧本所能进行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就是引出“天使杀手”,很简单的对立面设计,也很无趣的矛盾激发选择。
第五条线终于将魔爪从纯爱伸向渣男领域,继续扩充千人千面的感情剧本。这章的主角创佑形象塑造的不错,从行动上的欲拒还迎到言语上的极力撇清关系,一心往利己主义者方向靠的同时,又以刻板印象的艺术家身份行事。女方的偏执又很好地把握住了恋爱双方的平衡,实在是无法轻易对感情的漩涡下判驳。简单理解下,剧本的中心仍然是年纪,也就是阅历上的差距导致的为人处世经验上的差距,虽说把什么都推给时间实在是太过无赖。话又说回来,男主的利己主义如果能更深入的挖掘,倒是可以就艺术与人异化的点子去浅浅探讨一下,不过那样就很破坏叙事节奏了。剧本进行到这里我已经不想看下去了,无聊无趣重复的结构充斥着整个共通线,他人的恋爱故事看两三次也罢,重复五轮且中心命题又如此幼稚,实在是没什么看下去的必要。但好在“复刻恋爱游戏经典套路”这个主题仍吸引着我,而主线又迟迟没露面充满神秘感,我仍然想要读下去。
第六轮涉及的主题有点猎奇(指ntr),从而使指向的主题也变得更加跳脱。本条线路回收了第一条线小雪的逃避行为所隐含的“真相”,在结构上也算是勉强组成回环,想法不错。小雪的欲求不满背后,与其说是欲望的甜蜜毒药,实则更靠近单向的斯德哥尔摩。高岭之花的堕落秘辛一直是惯用的猎奇套路,而一个一厢情愿的暗恋对象或苦主角色总能成为衬托黄毛的工具角色,本线路中的修也是如此。修的人设极其符合憨厚不善言辞的程序化性格,而黄毛的性格也没有再做延伸,加之剧本本身的肤浅剧情(有点民工女友ver但是完全比不上),观感就只是一般的猎奇剧情。不过前文也提到,《天使》的视角转换的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小雪本身的复杂度,提升了点阅读体验。
 到这共通线基本完结了,没料到真和吉他的弦一样要凑满六个,我无奈的哭了。重复的结构,无聊的中心指向,单薄的人设,无一不彰显着共通线凑数的本质。虽然剧本家那倉 怜司想以共通线遍及各个种类的恋爱故事去阐释剧本主旨的普及性,但却没有很好地把控住叙事节奏。而其中穿插着的主角团背景介绍隐隐昭示着真正的主线即将到来,却没有丝毫线索的由头。契科夫之枪无法回收子弹的根源在于压根没发射子弹,那么三条个人线的叙事驱动该由何来做解呢? 




 个人线所想做到的恶意中仍然有爱 
在共通线里,巴一直以拒人千里外的冷漠示人,并不时穿插着过去的破碎回忆来明戳戳地暗示一定有重大创伤使人陷入此等境地。一般的剧本走向将会以共通线立下的人设基础去用数条个人线进行拆分式的探讨,并由真结局去完美回收所有人设的伏笔以追求角色的成长。这是很经典的以角色浮动为线索的写作思路,而《天使》也采用了相似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条个人线中归还心之碎片的次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个人线,据指南所述
奈留子線- 4次/全部選射箭,水萌線- 2~3次選射箭,百合線- 全部不射箭/1次選射箭。这也分别与不同女主角对于是否该强行改变“爱情”的态度强相关。
我首先进入的是奈留子线。开篇便是典中典的吃醋且死不承认自己闷心里渐渐发酵环节。表现在奈留子行为/表面层次上的时间停止流逝,与内在的内心破碎起到了不错的联动作用,虽仍无法超出青梅竹马的样板框架,但也做了不小的改变。黑天使(姑且让我这样称呼)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了“内心是否由他人来主导”的命题。但略显遗憾的是,黑天使们仍在较为理中客的站位上只管情绪输出,就让剧本缺少了点戏剧性爆点。奈留子拿回心之碎片后重新夺回对巴的爱情,通过一些小表情和肢体动作确实有明显的暗恋的feel。这种真情实感带来的反差与巴的“没有恋爱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对比,但二者的恋爱动机于我而言仍不明确。幼时的感情真的能说得清是爱吗?而从幼时便剥离出的爱情,放到现在的身体里还会出现回响吗?我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有剧本家说教下产生的强制爱。剧本家也回应了我这点,因主角团强行介入的情侣纷纷分手,所谓命运的红线只不过是作为操控者的自以为是的干涉。幸福的定义不该由他人来决定,黑天使们的命题得到回响,由共通线里全部归还进线的意义也表现出来,故事在此时趋向于完整。而由后引出的有限的幸福与天使的消亡将象征着幸福的“红线”变换为死神的“血线”,再转换到巴与奈留子是否该在一起的些许想法纠葛,这其中揭示出的更深度的对幸福的解构很有看头。但数量决定论略显老套,也缺乏足够吸引人的重构part。本条线路的叙事驱动以奈留子个人的情感变化为主,对红线的看法变化为辅。在后续,奈留子和基友在一起,本以为是很经典的让男主吃醋从而回心转意,没想到是为了利用红线的机制来寻找与巴幸福在一起的可能性,虽然很对不起基友,也很对不起不想看ntr的玩家。我并不觉得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很能打动玩家,只不过是空洞的,因剧本家恶意而行动的主角们。
剧本家的恶意不仅只撒布到本条线路,其余两条均有涉足(虽然并没有本条线那么痛),这是很明显地在模仿烂户口的惯用叙事,想向这狗娘养的世界献出我所有的爱,但爱并没有像离弦之箭那样刺进大伙心里,我们和男主一样无奈。
水萌线基本是归还与不归还对半开,也预示着水萌本身的恋爱观。以水萌视角写的暗恋“跟踪”日常蛮有趣,这般少女心打破了我对眼镜妹的刻板印象,也为私下做偶像提供了较为靠谱的伏线。剧情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很简单的营业性偶像转变史,作为演艺世家被母亲拉着出道,而本身的抗拒心理在遇到巴后合流爆发为行为上的拒绝,并将矛头转向传统的家庭叙事。受限于角色的年龄与剧本的时间流速,线路里对偶像业界生态介绍较少,而且聚焦于母辈的口头训斥。这让本可以作为突入点去做差异化的情节变得信马由缰。在思想输出part,那倉还是想玩那套幸福论。水萌为了巴的幸福可以放弃掉自己已经明亮的未来,但支撑这份信念的感情基础却交代的不甚明确,虽说很符合高中生不成熟的心理,但没有深入的业界冲突很容易落入空谈。所以后续可预见的绯闻曝光中水萌和她妈的争执很难让读者感到双方的意志与信念在冲突,更偏向单纯的拌嘴。在肥皂剧里,剧本家往往喜欢用“机械降神”式的设定来补足蛇尾,而那些看似卓尔不群的写手就喜欢用天降疾病来消解冲突。《天使》也不例外,既然双方的矛盾无法调节,那索性为水萌妈附加了绝症tag,衔接屡见不鲜的感情处理,在一种因氛围而产生的氤氲中交代了“爱”。“你妈妈就是有这么爱你”,这句带有反转意味的台词却落了空处——因为前文并没有塑造起很好的先抑情节。这就是套路家庭叙事的悲剧。后续在对前途的考量与选择中,剧本家为男主设计的拒人千里、极速处理感情的人设终于能符合本条线路的情节发展,并取得显著的成长,Good end里也让男主man了一把。
百合是三位女主里最符合我喜好的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小姐实在是让我心潮澎湃,而巴在这条线所展现出的男友力和fw表现却略显ooc。百合线的冲突很明了,父母双亡后重担下的责任如阴云时刻笼罩着百合一直下雨的内心,而雨中时不时奏响的雷鸣便是自责。脚本深度不足,而故事情节又味同嚼蜡,人设便担起大梁。百合和小桃的设定便是作者刻意的恶意所覆盖到的。百合对巴的爱与捆绑式的亲情在整条线路中来回拉扯,也就是和男主一样的,“没有恋爱的资格”。上文提到的自责,外化到表现上,致使百合和小桃如主仆般扭曲。剧本家在百合线用小桃来阐释他所希望的恶意与敌意,这种病态的占有欲外化到行为上完全归结不到作者想要塑造的“扭曲姐妹情”诞生的复杂个体形象,更偏向年龄与心智的不成熟,也就是死不悔改的熊孩子。这种过于扭曲且毫无逻辑的刻意角色完全脱离了剧本的掌控,也大大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感情上限,只有病而没有娇的角色注定只会让玩家恶心犯难。百合则作为贴近巴心理而诞生的工具人,肩负起本线路的情感叙事,很明显的对称结构。本线路的对“幸福”的探究表现在百合“希望小桃幸福”与巴“希望百合幸福”上,一个是因自责产生的近似自虐倾向,另一个是发自内心的祝愿。且后者不仅改变着百合的心理,也滋润着巴的灵魂,可能有点结果论,但作为读者是真不想看到为了扭曲的感情放弃自己的人生的剧本。而作为“希望小桃幸福”的副产物,小桃也理所当然的把姐姐的爱私有化,任凭嫉妒与仇恨占据自己的内心,这样是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产生的。但说回结果论,小桃将父母的死归因为百合,且肆无忌惮地将怨念施加到她身上,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相情愿呢?最后揭示的百合的碎片在小桃身上,为前文的种种行为做了收束。
 恶意,恶意,还是恶意。这个在前文中反复提及到我都厌烦的词,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有想法却没天才的剧本家的挣扎。他想继承前辈的薪火,又不甘于写一些所谓平淡叙事,只好用自己的想法去盖过人物本身,以致于故事情节都变得崩坏,这是百合的悲哀,也是巴的悲哀。
在共同线与个人线索创造的九个爱情故事中,都在探讨一个核心的主题——什么是幸福。而在剧本家有意打造的不重复的设定中,幸福来的各有其面,或是因真爱而幸福,或是因未来而幸福,又或是因成全而幸福。大家似乎都开心地漂浮在心之海洋,可这真的是幸福吗?在共通线与个人线中剧本家将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幸福与不幸的距离,只是单纯用红线与悲剧去打造一个又一个的剧本,让你明白幸福有不同的形态,而将“真正的幸福”暂且放置。而剧本家就在这九个剧本中,通过塑造诸多不完美的角色,将剧本的重心转送给一种“遗憾”的氛围,并以此作为对“幸福”有不同形态的一大辅证。可遗憾的是,逻辑上的漏洞,人设的崩溃与笔力本身限制,让我们看到的只有剧本家的自慰。
从视觉小说剧本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为了最后真结局的爆发贴起爆符,来得到一个集中爆发式的结尾。但因笔力与结构设计,本作最核心的两个人物,巴与爱音,并没有起到桥梁的作用,而是以一个延宕的形象在剧情外游离。简单来说,就是并没有处理好递进关系。玩家阅读不同可能性象征的多条线路后,所得到的反馈应当是对游戏所想传达的东西的更全面或更深度的理解,以上帝视角明角色之事尽玩家之兴。可《天使》的个人线玩下去除了对贴合主旨起到了更直观的作用,就只让我们明白,剧本家本人尽兴了。
但最起码巴和爱音的背景还藏着,多少还抱有些许期待的我,伴随着许多感慨,来到了广受好评的真结局的入口。 





 真结局所想达到的就算没有爱,但还有我 
因为steam评测的字数限制与真结局本身带有的“将大局逆转吧”的硬性条件,我将不会对其做出分析,各位看官自己阅读体验更好。
但我想在这里碎碎念。

 我一直很讨厌那种对剧情本身进行复述的测评,把作者的话原封不动或是缩减后放到自己的文字中毫无意义,不如就一部作品去延伸、去拓展视觉小说这个暮年分支领域的体系。事实上我在其他测评中也是这样做的,往往用小作文起头,再由量化评分收尾。
所以我经常被朋友说测评“没有真情实感”,比起是进行个人的游玩体会,更像是冷漠地去审视一部游戏。
我也时常反省,我想写的真的是这种程序化的,结构主义的东西吗?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我从未接触过的路线分析题材的测评。
坦白来说,在书写过程中,我只觉得恶心。我在敲键盘之余感受到的只有对自己敷衍任务的埋怨。
我并没有写出我想要的文字,我的灵魂一直在朝我咆哮。
在因字数限制被迫删去诸多流水账脚本复述后,我明白了,我想写的很简单。
就是那种没有感情的,结构功能学派的东西。
因为我倾注了我在游玩阅读过程中所有的感悟、心情与结束后的体会。
只是我的文风使然,让测评变得冷峻。
所以以后,我还是想开心地去创作。
也感谢看到这里的读者们,肯为这篇令人难绷的测评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我深感羞愧。 





在黑暗叙事领域,为什么我们大家喜欢濑户口,是因为他在“老母鸡啃食破碎的鸡蛋”中看到的是恐惧与神圣,他的作品也往往直视人本身,像一面镜子真实坦诚地将原始的人性倒映其中,这种以本能欲望来描写人的复杂与无奈是不带有剧本家刻意为之的痕迹的。而那倉 怜司数次将上帝的大手扑向剧本、角色本身,只想用教化性的语言与莫名其妙开展的悲剧叙事来告诉玩家“这是你应得的下场”,再通过前言不接后语的棘突反转去达到他想要的“废墟里散落的那束微光”。这是作为会社新人对濑户口离开后的危机感与对自己的不信任感,在业界废萌化的趋势下,总有剧本家自以为能鹤立鸡群去创作黑深残来成为逆流河上缓步前行的人。根源便是,那倉 怜司错估的自己的水准,又被时代裹挟着倒退。
但我打完真结局后,我对那仓开始有一种微妙的敬意——我被他身上的魅力所感染了。这是满溢出剧本的坚持所带来的感动。

点击关注 電玩狂熱愛好者 ,以获取更多游戏评测、资讯、攻略
Was this review helpful? Yes No Funny Award
12 Comments
小夜子 Apr 22 @ 12:47am 
lgdl
草莓十字架 Apr 22 @ 12:46am 
@chika 我将对你使出Ciallo~(∠・ω< )⌒★ 攻击
Ciallo~(∠・ω< )⌒★ Apr 22 @ 12:40am 
tql,sdl,awsl :mhwgood:
草莓十字架 Apr 22 @ 12:19am 
@蓝蓝 谢谢!共通线后半真难看(直球,好在真结局发挥不错:mhwgood:
Aquamarine Apr 22 @ 12:09am 
太强了👍
草莓十字架 Apr 21 @ 11:45pm 
@六音 谢谢:9XD:有鼓励就有动力
@罗老师 我将回磕3个
草莓十字架 Apr 21 @ 11:44pm 
@小夜子 以后我将转型为短评博主
罗蕾莱lorelei Apr 21 @ 11:38pm 
给磕了
六阙清音 Apr 21 @ 11:36pm 
虽说通篇下来确实有冷峻的感觉,但仔细阅读还是能感到你写评测的时候投入的感悟与心情的。加油!
小夜子 Apr 21 @ 11:32pm 
t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