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ygen Not Included

Oxygen Not Included

41 人が評価
缺氧进阶攻略
作者: 全宇宙的牙医
本攻略主要介绍一些游戏的进阶技巧,例如建筑布局等。
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规划基地布局。
   
アワード
お気に入り
お気に入り
お気に入りから削除
概述
基础
本攻略会略过一些不重要的基础部分,例如各种材料的性质、产出方式等。
相关内容请参考本人的另一篇攻略《缺氧入门攻略》。

本攻略的内容有部分在《入门攻略》中仅简单提及,或只给出了结论。在本攻略中将进行一些具体解释。

核心思想

模块
遵循大多数攻略的用词,“模块”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一个或几个功能的一组建筑”。

本攻略中,建造完毕后不需要干涉的模块为“自动模块”;
需要玩家手动干涉,但不需要复制人操作的为“半自动模块”;
需要复制人操作的为“手动模块”。

稀有度
在游戏中,依据各种事物获得的难度、数量、消耗量等,定义其“稀有度”。
其中包括有形的各种材料,也包括无形的电力、人力、热量、装饰度等。

“稀有度”可以量化,但本攻略中不进行计算,仅仅比较其大小。
若某事物同时需要多项事物(原材料)进行生产,则其稀有度高于其中最高的一项。
若某事物有多种生产途径,则其稀有度视为其中最低的一项。

“稀有度”随着时间和地点变化。

例如,游戏初期,母星上“沙子”和“菌泥”的稀有度均极低,但游戏后期,母星上的“菌泥”的稀有度偏高,若不进行特地生产,“沙子”的稀有度也偏高。游戏初期,各种精炼金属的稀有度均极高,而金属矿石的稀有度较低,但游戏后期,精炼金属的稀有度较低,而金属矿石的稀有度较高。

例如,水域星,“水”的稀有度极低,连带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稀有度较低;苔原星,刚开发时,“水”的稀有度极高,都是以极低温的冰的形式存在,但开发完毕,随着冰块熔化,“水”的稀有度会降低。

在本攻略中,优先使用“低稀有度”的资源,同时也要依据预期规划,节省某些“未来高稀有度”的资源。

复杂度
“复杂度”用于衡量一个模块是否容易建造。

在本攻略中,模组的建造要衡量复杂度。
必要时,会以低复杂度的“半自动模组”或“手动模组”代替高复杂度的“自动模组”。
管线篇
概述
“管线”包括下列:
  • 液体所需的:液体管道、管桥、阀;
  • 气体所需的:气体管道、管桥、阀;
  • 固体所需的:运输轨道、轨桥、阀;
  • 自动化所需的:信号线、线组、线桥;
  • 电路所需的:电线、导线、线桥、接线板;
其中,液体、气体、固体管线是“有向”的,其正常工作时只能单向运输;
自动化和电路管线是“无向”的,正常工作时,同一条线路内处处等同。

本篇主要介绍管线的工作细节,以及常用布局。

流向
有向管线,物资会从“输出口”流向“输入口”。
游戏中,”输出口“由绿色或橘色标注,箭头向上;”输入口“由白色标注,箭头向下。

下面是一些拓扑结构示意。
特别注意:下面提到的“轮流”是以个数(管道的一格内容物)计算,而非以量(kg)计算。




一对一管线,流动很直接。




多对一管线,在分叉口,物资遵循以下方式流动:
若合并后未超出管线容量,同种物质会合并,不同物质不会合并。
若合并后超出管线容量,同种物质会尽可能合并,未合并的部分会轮流从每个分叉流入。
通常用于供给物资。




一对多管线,在分叉口,物资会轮流流向每个分叉。
通常用于回收物资。




多对多管线,可能会造成非预期的流动或者流动停止。避免这种建造方式。




串流输出管线,当管线内有物资流动时,无论物资多少,输出口不会流出物资。
如下图,当1口持续流出物资时,2、3口不会流出物资;仅当1口不流出或间断流出物资时,2口才会流出物资;同理,若1、2口持续流出物资,则3口不会流出物资。
换言之,此结构可以划分绝对的输出优先级。





串流输入管线,当一个输入口仍然接受物资时,物资不会到达下一个输入口。
如下图,当1口仍然接受物资时,物资不会到达2、3接口;同理,若1、2口仍然接受物资时,物资不会到达3接口。
换言之,此结构可以划分绝对的输入优先级。





平均分配管线,同级分叉的分叉数量相同,若物资流向稳定,按照分叉的机制,物资最终会平均分配。
如下图。





比例分配管线,若物资流量稳定,按照分叉的机制,物资每经过一个分叉,就会被分走“分叉数分之一(1/2或1/3)。
换言之,此结构可以相对地划分物资分配优先级。
如下图。




跨越
如希望同种管线交叉但并不相连,需要使用对应的“桥”进行跨越。
在管线数量较多时,合理设计结构可以更好地布局管线。
(备注:因为管线会降低装饰度,集中放置比较好。)




若两条管线并列不留空格,则无法进行跨越,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下左图。
若已经造成此情况,可以拆除部分管线,改成右图形式。



若两条平行管线之间空2格,另一管线可以很容易地跨越,如下图。
这种方式,管线只占了空间的1/3,空间效率较低。




若两条平行管线之间空1格,另一条管线可以跨越,只是比较繁琐,如下图。
这种方式,管线可以占到空间的1/2,比之前的方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将管桥构成♥字形,可以使得横竖各2条管线之间不必留空隙,如下图。
重复这种模式,管线可以占到空间的2/3,是最高的空间利用率。
这种方式,管线建成后,若想要分叉比较麻烦。





平行管线之间空1格,横竖向轮流跨越,如下图。
重复这种模式,管线可以占到空间的1/2,虽非最高,但仍留有一定的空隙方便未来进行分叉。





操作
针对管线有2种操作。
适用于所有管线的,无需复制人人力的“剪断”操作;
适用于有向管线的,需要复制人人力的“清空管道”操作。

拆断
“拆断”工具上线后,许多原本复杂的管线操作变得简单且不需复制人人力。
多种场景可以不必再建造桥、截断阀、开关等,某些场景也不必拆除重造,还可以避免拆除管线造成液体、气体逸散。

激活”拆断“工具后,每次仅可选中相邻的2格,确认后这2格之间的指定类别管线将会断开,但并未拆除。而与此前版本相同,在剪断后的2格管线上重新建造同类管线,则管线会瞬间联通而无需复制人操作。
若重新建造的管线与原本管线同类但非同种(例如隔热管道和普通管道),或者同类同种但不同材料(例如使用砂岩和火成岩),仍然会产生一个建造命令,此后可以取消建造命令,已连通的管线不会断开。

拆断工具对于计划中建造的管线也可以生效。

应用场景示例如下:


主星与临近星的供给传输器,切换气体、液体种类。

如下图,原本传输污染水:


现在想要改为传输净水,使用拆断工具:


使用建造管道命令,但并不需要复制人操作,直接完成:


在没有拆断工具之前,需要先拆除中心的一格管道,然后重新建造,而这一过程需要两次复制人人力:





冷却管线,新增一段的情况。

如下图,右半部分为原本冷却水管,左半部分为新建水管:


使用拆断工具,瞬间完成:


在没有拆断工具之前,需要拆除一根管道然后重新建造,这一过程需要两次复制人人力,且污水会流出:




清空管线

热量篇
概述




热交换


散热模块
一个散热模块,由2个“蒸汽涡轮机”和3个“液温调节器”,及其他配件组成。
必须配件及说明,参考下文“标准散热模块”。
其他各种可选配件及说明,参考下文其他的扩展散热模块。

标准散热模块
“液温调节器”可以将通过的液体降低14摄氏度,热量差由液温调节器散发出来。
不同种类的液体产生的热量差不同。
若使用水基冷却液(水、污染水、盐水、浓盐水),3个“液温调节器”产生的热量,恰好等同于2个“蒸汽涡轮机”最高效率发电的消耗量。
因此,本攻略的大多数散热模块均采用此比例。

完成形态如下图,液温调节器须用“钢”,其余材料随意(“铅”除外):

水路:冷却液流动,具体后详。

电路:使用高负载导线直接连接到干路。

信号:3个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具体后详。


建造过程:
  • 首先建造如下图:

    与完成形态的差别仅有一面隔热砖的缺口,以及断开电路;
  • 外部冷却管道可暂时不连接;
  • 将下面3个储液罐注满水(污染水最佳);
  • 将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温度设定为一个较高的值(例如100摄氏度);
  • 在蒸汽室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个人习惯400千克);
  • 封闭缺口,连接电路;
  • 设定温度,使其中至少1路冷却开始工作(建议为第3路);
  • 等待一段时间,蒸汽室内的水全部汽化之后,若蒸汽室内有杂气,拆除上方的任一块砖;
  • 杂气多半会逐步排出,等待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杂气时,封闭缺口;
  • 此时标准散热模块完成,可以开始连接外部冷却管道。

水路的详细说明:
“液温调节器”附近的管桥和水管,可以使得“液温调节器”不工作时,冷却水会从管桥流过,而非停止流动;
冷却液的流出、流入接口可以相当随意,只要在液罐输出和温度传感器之间(方案一),或液温调节器和液罐输入之间(方案二)即可;个人倾向于方案一,因为其输出冷却液的温度更稳定,而方案二的冷却液可能有14摄氏度的温差,如果只是单纯制冷没有关系,但冰霜小麦的低温农业区,方案一比较稳妥。

信号的详细说明:
“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设定目标后,可以保证液体不被冷却至(目标-14)摄氏度以下;
冷却液为水时,应设置为14摄氏度以上,盐水为7摄氏度以上,污染水为-4摄氏度以上,浓盐水为-6摄氏度以上;
不建议混合多种液体,若不慎混合,应以其中温度最高的为准;
若因供电不足等问题想暂停冷却系统,只需将温度设定较高(例如100摄氏度)即可。

注意:该标准模块,若杂气未完全排出,长期运转可能出现问题,建议使用后面的改进模块代替。

完全排出杂气模块
与标准模块相比,额外建造一个气泵,并连接气管和排气口。


在建造完毕,密封蒸汽室后,不要立即开始制冷,而是先等待气泵完全排出蒸汽室内的气体,产生真空环境;
此后断开气泵的电路,再开始制冷,这样蒸汽室内没有杂气,可以保持长期稳定运转;
此后,外面的气管和排气口可拆除,内部的气泵会过热损坏;

此模块的缺点是,左侧信息栏总会显示一条“损坏:过热”的通知。

蒸汽输出模块
此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输出蒸汽给火箭的“蒸汽引擎”使用。

完成形态如下图:


水路,额外增加了计量补水系统(需通电):


蒸汽输出,额外增加了气泵(钢)和气体计量阀(钢)(需通电):


信号,额外增加了“温度传感器”,也可再加一个信号开关给气泵:


此模块兼顾了排出杂气的系统,建造过程中也不需要复制人手动倒水;
  • 建造完毕后,可先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开启气泵,开启计量阀,等待杂气完全排出;
  • 温度传感器推荐设定为高于150摄氏度;
  • 将计量阀设定为0,断开气泵电路,开始制冷;
  • 此时冷却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 稍微等待蒸汽室升温(建议150摄氏度以上),开启气泵;
  • 当需要蒸汽时,设定和/或重置“气体计量阀,输出必要量的蒸汽;
  • 模块建造完毕。

输出蒸汽后,需要设定和/或重置“液体计量阀”,向蒸汽室内补充同等数量的水;

注意:计量阀的操作方式,若此次所需量大于上次设定的量,必须先重置再输入新的数量;
若此次所需量小于上次设定的量,先重置或后重置均可;
强烈建议在设定数量时暂停游戏。

异构树脂提取模块
此模块主要用于在湿地星将“树脂”转化为“异构树脂”,以便之后生产“超级冷却剂”。

通常,将蒸汽输出系统也包含在内,一个模块同时兼顾三项功能。

完成形态如下图:


水路,额外增加了输入“树脂”的管道和排液口,以及排出蒸汽室内过多蒸汽的“液体截断阀”和管道:


运输,额外增加了“自动清扫器(钢)”、“运输装载器(钢)”和运输轨道,以输出“异构树脂”:


自动化,额外增加了“气压传感器”,以控制“液体截断阀”:


“温度传感器”推荐设定为高于150摄氏度;
“气压传感器”推荐设置为高于10000克(即10千克),如此,当蒸汽室内蒸汽过多时,将会自动排出多余的水;
“运输装载器”仅选择“异构树脂”;

在冷却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即可输入“树脂”,并自动输出“异构树脂”。

蒸汽室内的建筑,除了“液温调节器”之外,均可随意排布;
注意“树脂”的排液口以及“运输装载器”均必须在“自动清扫器”的工作范围内;
注意信号线不要错误地控制其他设备。
小行星篇
概述
小行星的开发,基本事项请参考“入门攻略”。
本篇提一些重点事项,以及几种简单的模块。

超导星
初始状态下,超导星大部分由高温熔岩和真空构成。
务必注意,不要打破真空环境,以免热量传导至某些建筑。

开发步骤:
  • 先锋舱降落后拆除,适当挖掘黑曜石;
  • 适当建造砖块,在地图一边建造火箭平台;
  • 火箭降落,建造梯子连接至太空员舱,记得解除“内部建筑限制”;
  • 建造储液罐收集火箭的废水,建造定位信标并连接至火箭的电路;
  • 建造太阳能板发电;
  • 建造载货拆包器,通风管道连接至火箭;
  • 规划一个带蒸汽输出的散热模块,规划2-3组熔岩冷却模块(后详);
  • 建造散热模块和管道,但暂时不必开启;
  • 建造熔岩冷却模块,在开启第一组之前开启散热模块;
  • 为火箭补给蒸汽,复制人撤离;

散热模块将3路串联即可,此超导星无需分别控制温度。

熔岩冷却模块一组包括2-3个蒸汽涡轮机,冷却管道,以及其他附属建筑。
  1. 因为真空中无法导热,所以需铺一层水以便冷却管道和蒸汽涡轮机热交换;
  2. 蒸汽室和冷却管道的格子,若为“太空暴露”则必须修建背景墙;
  3. 蒸汽涡轮机的排液口最好以黑钨矿建造;
  4. 因蒸汽温度过高,建议以自动化控制的机械气闸阻挡部分蒸汽入口;
  5. 可以修建金属砖(钨)深入岩浆以便导热;

熔岩冷却模块成品如下:


液体管道如下:


注意:一个散热模组,能够处理的热量上限大约是1571千复制热,且有可能因供电不足而降低;
务必确保所有的熔岩冷却模块的产热量上限,小于散热模块的处理上限。
其中阻挡部分蒸汽入口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如果使用自动化控制,未来还可以轻松开启。
视情况,每个蒸汽涡轮机可以阻挡2-3个蒸汽入口。
示例如下:


无法阻挡入口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自动化关闭蒸汽涡轮机。

其他注意事项:
建造时,避免砖块紧贴岩浆或高温的黑曜石;


可以适当利用“太空暴露”来消除岩浆:



冷却管道一层的液体,若周围都是太空暴露,可以使用净水,也可以使用污染水;
但若有连通的非“太空暴露”格子,则必须使用净水:

3 件のコメント
z100400600 2024年5月16日 2時23分 
大电和我你更爱谁™ 2024年5月8日 2時14分 
我来撑起牌面!
子善 2024年4月3日 4時01分 
这么好的攻略为什么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