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 with Power Up Kit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 with Power Up Kit

평점이 부족합니다.
《三国志11》私人修改设定
秦夢瑤 님이 작성
本指南大致为本人对《三国志11》原版游戏所做的设定修改总结,根据个人多年游玩经验进行配置。目的为增强游戏挑战,适配超级难度。因此最终成品难度不适合所有玩家,也可能导致部分剧本的弱小势力开局更为艰难。另外,因为游戏年代久远,各路攻略指南极为完备,所以本指南不涉及具体游戏技巧。最后,由于Steam不支持外链,因此本指南中所涉及的各种工具无法提供。而且工具皆来自网络分享,非本人原创。
 
   
어워드
즐겨찾기
즐겨찾기됨
즐겨찾기 해제
前言
距离《三国志11》日文原版的发售已经快十八年了,网络上与游戏相关的心得讨论,剧本模组早已数不胜数。因此本指南名为“指南”,却不涉及游戏中的任何具体技巧,乃是本人多年以来持续对原版威力加强版游戏进行修改调整的总结。

原本在《三国志11》推出Steam版之前,原中日文版的《三国志11 with 威力加强版》想要在Win10系统下正常运行,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是SecureRom防拷技术的驱动文件secdrv.sys已被微软停止支持。实在想玩,办法倒不是没有。使用驱动签名程序给驱动文件添加WHQL签名,并调用Win10测试模式就可以。但是Steam版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省却这些麻烦,并支持云存档。去年11月,“vbvan”大神时隔十六年再次更新了神器“San11Editor”,已可正常支持Steam版的实时内存修改。这样一来,广大原版游戏爱好者应该可以抛开老版游戏,尽情拥抱Steam版了。借这股东风,本人多年以来对老版游戏的修改工作也需要重新转移到Steam版上来。以前没有做过的总结工作也可以趁这次机会做一下,所以就有了本指南。

说到老版游戏,有不少文字方面的修改是需要借助十六进制编码器对exe文件进行直接修改的。然而Steam版不允许。因此本人在老版游戏中对特技名称、战法名称、设施名称的修改就无法实现了(即使在全局剧本文件中修改了,“疑难帮助”里的条目名称还是会显示原来的,完美主义者不能忍)。

上面是老版游戏的修改后效果图。当初真的花了很多的心思在这方面。比如把“XX队”修改为“XX部”,修改前看着不像是打仗,而是在比赛;修改特技的名称,再给予其他武将可能就不会有违和感了。以“米道”为例,除了真正的“五斗米道”教徒或在有“五斗米道”背景的势力效力的武将外,普通武将能改这个特技吗?这点没法实现了颇为遗憾。

因此,到最后这次对Steam版游戏的修改就集中在了武将头像、字体、剧本、武将编辑和新武将追加这几个方面。下面将按章节依次总结。
一、武将头像修改
虽然《三国志11》的重绘武将头像整体可称得上历代游戏最高水平,尤其是老年武将的表现力堪称一绝。但是依然有不少前代头像保留在游戏中,甚至是八代、九代就开始使用的头像。

得益于KOEI在2012年再次重启了本系列,目前这部分武将在续作中也都有了崭新的高精度头像。借助游侠NETSHOW论坛会员“ttxs(Sandemo)”制作的“三国志11头像编辑器”,本人对游戏中的大部分武将头像作了替换。原则上本作重绘头像不动,从后续作品《百万人之三国志》、《三国志12》、《三国志13》、《三国志14》中择优取用。同等质量下选择发行时间较早的。另外未使用任何民间素材。


替换过的武将头像实在太多,就以上图为例做个说明。其中曹植的头像来自《百万人之三国志》;王朗、韩玄、韩馥、金旋、孔融、曹叡的头像来自《三国志12》;孔伷的头像来自《三国志13》;其余人保留原始头像。韩馥就属于特殊情况。本作头像虽有重绘,但后续作品中的质量高出许多,因此也进行了替换。


古武将中的彭越、陈庆之、杨大眼、李绩因为在后续作品中再未登场,故从《三国志14》的新武将立绘中选择了风格较为贴近原版的,或较符合人物史实描述的。
二、界面字体修改
繁体中文版游戏的原字体应该是未加粗的标楷体。字体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游戏中显示出来的效果有些暗淡,和数字、字母作比较的时候尤为明显。本来日文版的字体显示效果非常好,有点铁筋隶书和隶变的感觉,但是一不知道具体的字体名称,二大概率不支持GBK码或BIG5码,只能放弃。

原始游戏画面。

最后个人选用的是方正楷体,尽可能贴近游戏原本风格。此外该字体符合GB18030标准,且拥有超大字符集版本,包含了CJK ExtA和ExtB区字符。游戏中个别罕见字和异体字均有收录。


因为个人后续的新武将和国号设定需要,同时游戏本身的字符位无法增加,所以使用了“Fonts Creator”对原字体进行了修改,把字体中的几个大写希腊字母替换为几个个人需要的汉字。


最后导入到游戏中需要用到游侠NETSHOW论坛会员“ttxs(Sandemo)”所开发的“San11 Font Editor”和“San11ResCmd”两种工具。前者目前只能在Win7下使用,生成大小字体文件;后者用于导入游戏Bin文件中。


最终的效果相比原字体清晰锐利了许多,和数字、字母的显示效果基本一致了。

其中孙休事典页面中简介中的“孫𩅦之父”中那个“𩅦(上雨下單)”字就是只收录于CJK ExtB区的字符。为了在不修改MSG的情况下让游戏正常显示这个字,还是费了一番工夫。
三、自制剧本添加

本章开头首先需要感谢KOEI游戏修改器制作领域的GOAT“vbvan”大神,以及由他开发的《三国志11》多功能修改器“San11Editor”。夸张地说,有了“San11Editor”,《三国志11》这款游戏才算完整,才能造就本作的MOD盛世。没有“San11Editor”,也不会有本指南后续大部分内容。再次对“vbvan”大神顶礼膜拜。

回到自制剧本的话题。游戏中只有两个新剧本空位,而自从游戏发行以来,利用“San11Editor”制作出来的民间高质量剧本多如过江之鲫,取舍实在太难。考虑到游戏中前期剧本扎堆,后期剧本寥寥,官方剧本开始时间最晚的是225年“南蛮征伐”,所以个人选择了两个后期剧本。



第一个是游侠NETSHOW论坛网友“baimao3721”制作的234年“星陨五丈原”史实剧本。后诸葛时代的蜀汉北伐更有挑战,且剧本开始时间不算太晚,存活武将数量也还可以,有一定的可玩性。






第二个是网友“东东”制作的249年“司马懿炸病赚曹爽”假想剧本。大致是讲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纳桓范之言挟曹芳奔许昌起兵;毌丘俭、诸葛诞寿春举事;辽东公孙家复活;总之就是魏国战火四起。其中三国后期的大事件,如淮南三叛(个人读史甚欣赏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忠于曹魏宗室之义举),除了群雄剧本,本来不太可能在史实剧本中扮演。而这次一个剧本能集齐诸多要素还是挺有意思的。

个人对两个剧本另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调整古武将的生卒年,并修正了第二个剧本中的一些武将数据BUG,并把剧本名改为“歧路高平陵”。


此外,当初原版繁体中文版发售的同时,官方曾推出过三个挑战剧本,安装在C盘“Documents\KOEI\35th\San11WPK_TC\Expansion”下即可在游戏教学中游玩。难度相比“挑战称霸”模式要高出不少。
四、全局剧本修改(一):爵位和官职
这方面KOEI的设定槽点就实在太多了。从游戏发售第一天开始就时不时有人在论坛上发帖讨论。最大的毛病就是爵位和官职混淆,典型的是五官中郎将、大将军这种官位被算到了爵位里;官职部分存在后世官位乱入,比如东晋的“太学博士”等。多年以来有不少网友都重新设计过爵位和官职系统。个人吸收了一部分他人意见,并结合自己对史料的分析消化,也设计了一套。

三国志所涵盖时期的爵官体系基本上有东汉、魏、蜀汉、吴、晋五套,有相似也有差异,所以是无法做出同时符合多方实际情况的爵官体系。因此最后个人决定以东汉为主体模板,增加一些魏、蜀的特色,达成一定的历史代入感。


其中原始爵位系统的最低两级州刺史和州牧实际也是官职,但是没有合适的替换选项,就依旧保留了。从州牧到公的中间四档爵位肯定只能是侯爵。按照东汉末年制度,还是很容易确定的,即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从乡侯开始每升一级多带一万兵,最后皇帝可以带17000人,加上“军制改革”技巧后,正好可带兵两万。

官职部分,文职按照三公—九卿—公卿中央属官—州郡官—县官,由上往下的顺序。其中将最高四级文官体系中的一半官职改为掌兵文官,即增加带兵数,减少增加政治数值。

武官方面,也按照东汉制度,沿大骠车卫—四方—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杂号将军—杂号校尉—杂号都尉的顺序,由高往下。诸杂号尽量选择有名人担任过的,比如曹操担任过的“骁骑校尉”。

其中最高级武官中,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统帅值+3,前者统兵数再加一千人。司空和太傅减带兵数,太尉减政治值;丞相带兵数不变,政治+5,享最高俸禄(致敬季汉武乡侯丞相诸葛孔明)。其他高级官职的俸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五、全局剧本修改(二):设施、兵器和战法
设施部分的修改主要是提升防御建筑的耐久值,增加玩家的使用率和进攻AI据点难度(毕竟AI非常热衷修建设施)。

砦:1100→1500
城塞:1100→2000
连弩楼:700→1000
石兵八阵:1000→1600

兵装的生产价格大大提高,因为超级难度AI的收入基本靠作弊,没什么影响。所以对玩家的影响更大。

枪、戟:700→1100
弩:700→1500
军马:700→2700

游戏后期遍地骑兵,连南方都能爆骑兵,过于违和。这样一改,基本上除了北方几座马匹特色城市,其他城市就别没事折腾军马了。“繁殖”特技拥有者身价也将大涨。

冲车:1500→3700
井阑:1600→4000
木兽:1700→4500
投石:1800→4800
楼船:800→3200
斗舰:800→4000

攻城武器和舰船价格狂涨,因此作战时侯一定要注意保护。也要好好珍惜攻城武器特色的城市。

兵装数值方面,戟兵的防御力+5→110,骑兵的攻击力+5→110,移动力+1→29。前者为了提升该兵种的使用率;后者毕竟涨价许多,有必要稍增强一下。骑兵的移动力虽然只加了1点,不过很多时候配合“长驱”和“强行”特技可以多跑一格。

攻城武器方面,全体防御力-15→70。攻城武器理应是战场上最为脆弱的部队,原本85的防御力太高了。目前70的数值比剑兵高10点,个人感觉更合理一点。

战法方面调整枪兵“螺旋突刺”为S级战法,气力消耗+5→25。同时“二段突刺”减为A级战法,气力消耗-5→20,威力-5→30。目的是增加“二段突刺”的使用率,把“螺旋突刺”定义为更适合拥有枪兵战法成功必暴击效果的名将。另外,戟兵战法“旋风”威力+2→35。

弩兵所有战法,井阑和舰船的“火矢”战法的耐久伤害-5。攻城武器中,“破碎”战法耐久伤害-65→65;“放射”战法耐久伤害-80→75;“投石”战法(包括斗舰)耐久伤害-45→45。从而增加攻城难度。

六、全局剧本修改(三):技巧研究
技巧研究所带来的优势往往是非常巨大的。一般一盘一统天下的游戏大约在20年(720回合)左右,加上一些刷技巧点数的方法存在,往往能够研究完整个技巧列表。个人认为这种效果不太合理,应该是能够研究完本势力的优势科目,再加上额外的5-6个科目,留下2-3个科目没有研究完比较合理。因此对于技巧研究的费用和技巧点数都进行了上调。

一级技巧:费用1000→2000;技巧点数1000
二级技巧:费用2000→5000;技巧点数2000
三级技巧:费用3000→12000;技巧点数3000→4000
四级技巧:费用5000→20000;技巧点数5000

三级技巧大体上效果都较为强力,因此调整幅度较大。至于四级技巧,费用确实较高,但是依个人设想,势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想这事。

技巧研究因为游戏内UI的关系,不同科目的同级技巧设定为不同的费用和技巧点数消耗值会有点违和感,但是研究周期还是可以自由设置,没有显示问题的。所以可以针对性地提升一些强力技巧的研究周期,增加获取难度。重点是“练兵”系和“发明”系的高级技巧,以及“火攻”系全系。虽然很有用,但是还是得掂量一下研究时间成本。

弩兵3:强弩+3→9
练兵1:熟练兵+1→4
练兵3:军制改革+7→13
练兵4:云梯+9→18
发明3:开发投石+3→9
发明4:霹雳+4→13
火攻1:开发木兽+3→6
火攻2:神火计+2→6
火攻3:炼成火药+3→9
火攻4:炼成炸药+9→18

经过调整以后,设施“人材府”和“指导”特技拥有者的价值又将大大提高,而且研究高级技巧一定要让势力内最优秀的人材去执行。
七、全局剧本修改(四):能力研究
个人对能力研究系统的初始态度是颇为抵触的。《三国志》游戏中武将的五维、兵种适性和特技都是参考《三国演义》,结合《三国志》给到的。那么,95智力的李恢、田豫、成公英算是哪门子的道理?而且AI不会给武将换特技,那就是给玩家单方面的巨大优势呀,瞬间超级难度就不香了。所以PK版发布最初的几年里,个人是直接禁用能力研究系统的(禁用很简单,只要把“四维+5低”的前提设置为“四维+5中”就行了)。

之后几年里,个人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毕竟这也是游戏系统的一部分,也包含了一些额外剧情。这样直接一刀切,损失了一部分游戏内容,有些矫枉过正了。所以后来决定只是对其进行削弱,让玩家无法借此获得巨大优势即可。

具体办法为:“五维+5中”研究回数降为3次,“五维+5高”研究回数降为1次,所有特技研究回数降为1次;重新调整固定特技研究和隐藏特技研究,大部分Lv3、Lv4特技不可习得。


上图即为调整后效果。固定特技研究中无Lv3及以上特技。隐藏特技研究中包含“攻城”、“驱逐”、 “火攻”、“言毒”、“机智”、“诡计”、“看破”、“反计”、“妖术”、“明镜”、“奏乐”、“富豪”、“米道”、“征税”、“征收”这15个Lv3特技。无Lv4特技。该往什么方向优先研究一目了然。

此外,“捕缚”虽然只是Lv2特技,但是对游戏的平衡性和乐趣都有极大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删除。
八、国号修改
游戏中本身已经包含35个可选国号(“汉”和“黄巾”不可选),不过因为个人历来对商周时期的诸多方国和诸侯国兴趣浓厚,因此决定再补充一部分典籍中存在的,或考古中发现的商周时期国号。


上图为全部添加的42个国号。因为国号数据不是存放在全局剧本中的,而是放在每一个独立剧本中。所以工作量相当大,需要用“San11Editor”在逐个剧本中逐个输入。其中lp58所代表的意义不明,大致应是都市代号。不过又和剧本中的都市编号没法严丝合缝对上。补充之后,基本上每个疑似都市代码都有对应的国号了。

关于其中部分国号稍作说明。“吴”是初始自带国号,特意标出是因为原始说明采用的是目前学界主流的“太伯奔吴”说。而个人不认同此种说法,认为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有新的考古发现支持“太伯奔夨(表格中编号69)”的说法。夨囯据推断大致方位就在宝鸡吴山附近,个人以为明显合理许多。因此个人支持有虞氏南迁建立吴国的说法。

𨙷(井方)、𢧩(鬼方)、𢀛(方)、虎(方)、䣍(奄)、弜都是商代方国。“鬼”字通常为贬义,故选择了异体字“𢧩”。因为在甲骨文中看到过“鬼+戈”的写法,最后又好不容易在CJK ExtB区码表里找到了这个字,就拿来代表鬼方了。“奄”字古代指“大”。从周代开始就通“阉”,且多用在“奄奄一息”这样的贬义词中,所以选择了另一种写法“䣍”。至于𢐗囯,根据部分专家推测,很可能是三星堆文化(本人对这特别的青铜文化一直有极大研究兴趣)后裔建立的国家。

更正:在实际游戏测试中发现,称帝后正常选择国号的菜单里是看不到编号42开始的国号的,估计是exe文件里有限制。因此国号其实无法添加,只能修改原有lp60项不为0的几个国号。折中办法是选择任意可选国号,再使用“San11Editor”进行编辑。


最后,本人替换了原有国号中的几个冷门小国,毕竟之前花了这么多精力,浪费了不好……
九、史实新武将追加
《三国志11》的收录武将数量在历代作品中算是较小的一作。后续作品如《三国志13》和《三国志14》都大大增加了武将收录数量。本应尽可能都追加进来,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不易实现。

游戏单独剧本中有足够的空位,但是每个剧本都这样操作一下,工作量委实逆天(即使利用“San11Editor”的数据批量导入,武将状态的设定依然费时巨大)。所以只能利用游戏自有的“新武将追加”功能,可存在150的个数限制,且需要给水浒武将和个人自设古武将留出空间。此外,部分没有什么特点的武将追加进来也没太大意义。综合考量,最后只追加一部分能赋予特技的武将,以女性武将和后期武将为主。


以上武将大多数来自《三国志14》,少量《三国志11 with 威力加强版》PS2版特典武将和《三国志13》DLC武将。


导入工具是游侠NETSHOW会员“UPS”开发的“三国志11PK中文版·武将登陆器”,是同类工具中功能最强大,兼容性最好的一款。
十、史实武将特技调整(一)(含追加史实武将)
对史实武将特技的调整向来容易引起诸多争议。从本人06开始在游侠NETSHOW论坛《三国志》区的观察来看,基本上关于特技的讨论最后肯定是无法形成共识的。所以本人的设定仅代表本人,受制于本人的小说鉴赏和史料分析水平,不寻求他人认同。特技的赋予主要来自于小说和史书中的事迹描述,部分结合系统阵营平衡的考虑。一般五维单向数值在80以上的武将都会赋予特技,避免沮授、田丰这样的高能力白板悲剧。

*(调整史实武将)、【追加史实武将】

飞将:吕布

遁走:刘备、(张郃)
引:《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
评:原本张郃的特技“昂扬”实在是委屈了。且巴西大败后的“遁走”表现非常出色。

强行:邓艾、(徐晃)
引:《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评:徐晃长驱直入击关羽解襄阳之困,并得曹操亲自褒奖,当属平生代表之战。

长驱:张燕、韩遂、夏侯霸、马休、徐荣

推进:留赞、孙韶、周仓、周旨、(张允)
评:张允为荆州水军代表人物,理应拥有水军特技。

操舵:吕据、吕岱、鲁淑、蔡瑁、朱据

踏破:张嶷、陈式、牵弘、王颀、马忠、【都市牛利】
引:《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带方太守刘夏遣使送汝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巿牛利…
评:都市牛利为倭国次使,兼武将属性,行路不易。

搬运:李丰、孙皎、高翔、董昭、杜畿、【难升米】
评:难升米为倭国主使,兼文官属性,携礼远来。

解毒:吕凯、朵思大王、(花鬘)
评:花鬘原特技“戟将”过强,仅为削弱。

扫荡:张苞、凌操、(张梁、纪灵、毌丘俭)
引:《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
引:《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毌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馀级,宫奔北沃沮。
评:张梁原特技“妖术”过强,史书记载张梁所部并非鱼腩,故调整为战斗类特技。纪灵在演义中有战平关羽的记录,而毌丘俭更是大破高句丽的名将,都值得一个战斗类特技。

威风:颜良、张辽、甘宁

昂扬:关兴、贺齐、吾粲、杜预、【张氏】
评:张飞之女,应该虎父无犬女吧…

连战:曹洪、傅彤、鲍三娘、牛金、(凌统)
引:《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
评:凌统救出孙权后又杀回去,完美“连战”,并且还是三国潜泳第一人。

突袭:张球、曹叡、(高览、曹纯、吕玲绮)
引:《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卷之七·刘玄德败走荆州》:玄德方欲退后,只见山头上红旗磨动,背后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乃高览也。
评:高览是民间所封“河北四庭柱”之一,演义中有追击刘备的描述,虽然最后被反杀;曹纯毕竟虎豹骑统领,不宜白板;吕玲绮原特技“疾驰”显然过强。

强袭:骆统、全琮、(董袭、潘璋、丁奉)
评:三人皆为东吴水军代表武将,调整为水军攻击类特技。

乱战:刘辟、孟获、冷苞、(关索、臧霸)
评:关索原特技“疾驰”显然过强,《花关索传》中自带林莽气息;臧霸本身泰山寇出身,且战绩过硬,原特技“威压”又过弱。

攻城:乐进、高顺、(孙坚)
评:孙坚生平数为先锋,有破宛城、下洛阳的战绩。

掎角:陈宫、(逢纪、王凌、王甫)、【石韬】
评: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王凌与令狐愚、曹彪谋司马懿;演义中王甫替关羽守麦城;石韬与徐庶一同事曹。依据都较为牵强,只为消灭高智白板。

捕缚:
评:任何一个还想好好游玩本作的玩家都应该自觉禁用本特技。效果过于逆天。把捕获概率削减到+10%(戟兵无效)都很夸张了。

精妙:陈泰、陆抗、曹真、羊祜、(蒋济)
引:《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济上疏曰:“陛下…又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评:蒋济劝曹叡戒色,女少。


掠夺:张闿、笮融、睦固、胡车儿、【王悦】
评:《花关索传》中盗贼王令公之女,继承家学很合理。

攻心:吕蒙、陈表、(马谡、鲍信)、【关银屏】
引:《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襄阳记曰:…谡对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引:《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虽遭乱起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而厚养将士,居无馀财,士以此归之。
评:马谡原特技“百出”显然过强,“攻心为上”又如此耀眼;关银屏同样深受南中人民爱戴,乃“攻心”代表;鲍信史料中有所部规之的描写。

驱逐:(魏延、曹仁)
引:《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引:《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
评:魏延吹牛,曹仁虐菜,杂鱼望之皆走。

射程:刘晔、李典、步骘、(胡奋)、【马隆】
引:《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
评:胡奋原特技“攻城”过强,但其实史料中找不到胡奋使用攻城武器的记载;马隆于平定秃发树机能之乱中大量使用攻城武器作战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

白马:庞德、公孙瓒、公孙越、公孙续、公孙范

辅佐:赵累、满宠、关平、吴懿、(程普)
评:程普乃孙吴三代老臣,且位居周瑜之侧,“辅佐”合适。

枪将:刘封、李通、王基、邓忠、朱桓

戟将:陈武、李严、鄂焕、沈莹、(祝融)
评:混血人妻比女儿给力多了,能多看看暴击图也好呀。

弓将:张任、严颜、孙尚香、蒋钦、麹义

骑将:张绣、夏侯惇、马云騄、文丑、(文鸯)
评:文鸯毕竟后三国武勇第一人,适当加强。

水将:张承、王浑、朱然、韩当、孙翊

勇将:孙策

神将:关羽

斗神:张飞

枪神:(姜维)
评·:该特技最适合的人选其实应该是赵云,但是“洞察”除了赵云也没有合适人选了。这个问题从游戏发售之初就开始吵了,所谓的“云迷”内部都能掐起来。另外演义中姜维本身确善用枪,和老年赵云有的一战。此外,民间传说中也有“姜家枪”的说法(《说唐》)。

戟神:太史慈

弓神:黄忠

骑神:马超

工神:黄月英

水神:周泰

霸王:

疾驰:曹彰、(夏侯渊)
引:《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评·:同样的依据,可以给“突袭”,也可以给“疾驰”。前者显然配不上“虎步关右”的曹魏名将夏侯渊。


射手:吕虔、曹丕、曹休、(孟达)、【王桃】
引:《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卷之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
评:孟达射徐晃,小说杜撰情节;王桃的头像里就拿着弓,所以也给个“射手”吧,略草率…

猛者:孙礼、王双、傅佥、华雄、沙摩柯

不屈:文聘、郝昭、郭淮、张悌、【臧洪】
引:《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评:臧洪大义当先,天下烈士。其守东郡之不屈,犹唐世张巡守睢阳也。

金刚:诸葛诞、许褚、王伉、于诠、向宠

铁壁:罗宪、孙桓、(刘循、霍峻)、【柳隐】
引:《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引:《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后璋将扶禁、向存…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
引:《华阳国志·卷十一》:…魏镇西将军锺会伐蜀…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
评:刘循守雒城一年且有射杀庞统战绩;霍峻守葭萌,柳隐守黄金围,皆是防战高手。

怒发:诸葛尚、曹髦、刘谌、(徐盛)、【庞娥】
引:《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
引:《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
评:徐盛不甘人下,庞娥矢志复仇。

强运:刘禅、(司马炎)
评:司马炎这种水平也能坐上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之位,还要怎么强运?

藤甲:兀突骨、【土安、奚泥】
评:兀突骨的两位副将,当然是藤甲一家人了。

血路:廖化、曹昂、(祖茂)
引:《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评:吴国也得有一个“血路”。不过史实中祖茂可是成功逃脱的。

护卫:典韦、(陈到)
引:《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到所督则先主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评:陈到是刘备“白毦”亲兵统领。
十一、史实武将特技调整(二)(含追加史实武将)
待伏:诸葛瞻、公孙康、蒯良、(王昶)
引:《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
评:王昶伏击施绩大成功。

火攻:黄盖、皇甫嵩、朱儁、(夏侯尚)
引:《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馀人,於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
评:没想到绝世情种夏侯伯仁也有火攻大破诸葛瑾的战绩。

言毒:张特、陈珪、周鲂、桥瑁

机智:李恢、何晏、(王异、诸葛恪)
引:《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杨深感之,以为忠於己,遂与异重相接结。昂所以得信於超,全功免祸者,异之力也。
引:《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江表传曰: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评:王异欺杨氏以全其家;诸葛恪虽是天才少年,但是“百出”实在太强了,“机智”更符合人设。

诡计:陈登、王允、徐氏、(卫瓘)
评:卫瓘一人阴杀邓艾、钟会、姜维后三国三杰,虽一时功业辉煌,但最终报应不爽,身死族灭,可叹。

虚实:曹操

妙计:(贾充、许攸、傅嘏、戏志才)、【是仪】
评:贾充撺掇成济弑君;许攸献计奇袭乌巢;傅嘏料诸葛恪难下新城;是仪卧底赚曹休,都堪称“妙计”。戏志才事迹匮乏,但身为荀彧上任,应该有一个计略类特技。

秘计:张松、张春华、桓范、(郭图、杨修)
评:郭图诬沮授,杨修戏曹操,都是低智胜高智的典型。

看破:(田丰、郭嘉)
评:田丰看破袁绍本性,郭嘉看破袁绍底裤。

洞察:赵云

火神:周瑜、(陆逊)
评: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一把火还不够?给东吴续上火神吧。

神算:诸葛亮

百出:荀攸、(法正)
引:《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评:法孝直为先主之谋主,犹荀公达之于魏武。

鬼谋:(荀彧、沮授)
评:荀彧奉天子以令不臣,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俱是战略眼光独到之人。

连环:庞统

深谋:司马懿、(贾诩)
评:贾诩劝李郭,致长安涂炭;贾诩又助张绣,曹操宛城惨败,折损子侄宿将,不愧“毒士”之名。

反计:(钟会、徐庶)
评:该特技原本的拥有者姜维和贾诩有施行过反间计的事迹,所以本人认为“反计”之名实指反间计,与游戏中效果(被敌方施加计略后如看破则返回同计略)无关。参考民国历史学家吕思勉的说法,钟会起兵造反更多是出于对曹魏宗室的忠心,故类似于对司马昭的一种反间;徐庶在演义中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型。

倾国:貂婵、甄氏、【杜氏】
引:《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评:知道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了吧?

妖术:木鹿大王、(张宝)、【卑弥呼】
引:《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
评:张宝原特技“鬼门”过强;卑弥呼有明确史料依据。

鬼门:张角

规律:辛宪英、司马师、黄权、袁涣、【史涣、卫臻】
引:《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太祖欲讨柳城,领军史涣以为道远深入,非完计也,欲与浩共谏。
引:《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评:史涣用兵谨慎;卫臻识破吴国谣言。

沉着:马岱、王平、霍弋、司马昭、(朱灵)、【崔钧】
引:《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灵至阳翟,中郎将程昂等果反,即斩昂,以状闻。
引:《九州春秋》:烈怒举杖击之,钧走…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评:军中有人谋反朱灵光速平定;崔州平在老爹暴怒下灵活走位,一边还能有条理地回话,都是“沉着”之士。

明镜:蒋琬、(于禁)、【士燮】
引:《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引:《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
评·:于禁治军毅重;士燮施政开明。

奏乐:大乔、小乔、卞氏、邹氏、【蔡邕、嵇康】
评:蔡邕善琴鼓;嵇康作《广陵散》,堪称当世著名音乐人。

诗想:曹植、蔡琰、刘劭、陈琳、(王粲)、【阮籍】
评:王粲,建安七子之一;阮籍,竹林七贤之一,无需多言。

筑城:贾逵、娄圭、留略、留平、张纮、(张卫)
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
评:张卫筑城逼退曹操,有点东西。

屯田:国渊、韩浩、刘馥、宁随、【孟光、任峻】
评:任峻是屯田制的重要推广者,已是定论;孟光给“屯田”主要是因为大司农的官职,史料上未记载农事具体事迹。另外也稍稍平衡一下,曹魏势力拥有者实在太多。

名声:张邈、袁绍、夏侯玄、魏讽、(孔融)
评:孔子后人,名士,让梨,建安七子……孔融的关键词触发有点多,“名声”名副其实。

能吏:费祎、温恢、钟繇、马良、蒯越

繁殖:成宜、马腾、梁习、阎行、【孟建】
评:孟建事迹不详,曾任凉州刺史,默认善养马。


发明:尹默、马钧、裴秀、郄正、【关宁】
评:PS2版关宁特典原设,理由不明。

造船:唐咨、吾彦、吕范、王浚、(孙权)
引:《水经注·卷三十五》: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载坐直之士三千人,与群臣泛舟江津…
评:孙权晚年没有老臣在旁,逐渐昏聩,更像被“指导”对象。孙吴的舰船可以抵达辽东、夷州等地,且有《水经注》这段描述旁证。

指导:卢植、董允、袁遗、(陈群、张昭)
评:陈群创“九品官人法”;张昭托孤重臣,敢骑脸输出孙十万。

眼力:伊籍、毛玠、崔琰、顾雍、【王元姬】
引:《晋书·列传第一》:时钟会以才能见任,后每言于帝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会后果反。
评:王元姬慧眼识钟会。

论客:诸葛瑾、简雍、邓芝、孙乾、阚泽

富豪:鲁肃、糜竺、【董白】
评:PS2版董白特典原设,毕竟太师孙女。

米道:张鲁、阎圃、(刘焉)
引:《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第一》: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
评:刘焉是五斗米道“系师”张鲁的便宜老爹,不太可能不信“米道”。

征税:董卓、(审配、刘巴)
引:《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引:《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评:审配贪污腐败,刘巴货币改革,最终分别充实了私库和公库。

征收:李儒、(程昱、袁术)
评:程昱善做风干人肉,袁术爱好克扣军饷,两人都是征粮小能手。

亲乌:刘虞、袁熙、牵招、阎柔、田豫、【何桢】
引:《晋书·帝纪第三》:八年春正月,监军何桢讨匈奴刘猛,累破之,左部帅李恪杀猛而降。
评:何桢伏匈奴(四舍五入约等于乌桓了)。

亲羌:张既、成公英、马铁、韩德、徐邈、【王嗣】
引:《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嗣子及孙,羌、胡见之如骨肉,或结兄弟,恩至於此。
评:王嗣真“亲羌”。

亲越:朱治、钟离牧、严兴、严白虎、孙瑜、【陶璜】
引:《晋书·列传第一》: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评:陶璜真“亲越”。

亲蛮:张翼、孟优、带来洞主、雍闿、董和、【句扶】
引:《华阳国志·卷十一》:…称美荆楚…
评:句扶事迹不详,应为蜀汉镇守南中大将,故给予“亲蛮”。

威压:张曼成、波才、孙观、王匡、(刘表)
引:《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遂使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评:刘景升单骑入荆,把当地豪强基本都削没了,真实“威压”。

仁政:吴国太、曹冲、司马攸、孙登、(华歆)
引:《三国志·魏书·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华歆清纯德素…诚皆一时之俊伟也。
评:华歆其实真的是一个好人,别听罗本胡说八道。

风水:石苞、周昕、陆绩、虞翻、田畴、(杨阜)
引:《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秋,大雨震电,多杀鸟雀。阜上疏…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
评:杨阜经常借用异常气象的机会上疏,一定精通“风水”。

祈愿:楼玄、钟毓、(司马朗、夏侯令女)、【陆郁生、李密】
评:司马朗爱民,夏侯令女、陆郁生俱为贞妇,李密的《陈情表》大家都背过,皆是德行高尚,蒙上天垂怜之人。

内助:糜氏、樊氏、(孙氏)、【羊徽瑜、步练师】
评:孙氏助陆逊;羊徽瑜助司马师;步练师一代贤后。
十二、史实武将能力调整(不含特技)
这部分本人大致上认可KOEI的原设,尤其是在武力、智力、魅力、兵科属性这几方面,但是统帅、政治上有很多设定争议较大,也是不同文化之间,或游戏系统与常识定义之间的认知差异造成的。另外,部分武将演义表现不如史实而能力遭到压低的(比如刘循),需要调整。对于演义表现大于史实的武将(比如吕布),个人认为能力值不宜削弱。毕竟游戏名字的“三国志”代表的是《三国演义》,需要被尊重。


基本上关注的都是至少一项五维数值在80以上的武将。刘循和毌丘俭是两个例外。后者初始数据勉强还行,前者就基本是个废柴了,经调整后两位大体称得上是良将(调整理由见第十章)。

统帅数据部分调整较多,简单说明一下。首先前几位中,曹操99(+3)、周瑜98(+1)、诸葛亮97(+5)是个人心目中军事能力前三顺位。司马懿94(-4)全面地被诸葛亮压制,虽有速平辽东的战绩,但是对手实在太弱。而且此公的不少战绩来自《晋书》吹水,信度得打个问号。

曹操虽然生平没少吃败仗,但是毕竟统一北方,平定乌桓,是实打实的彪炳战绩,公认的三国军事第一人,且有理论作品。周瑜指挥了奠定三分局面的赤壁之战,虽然战绩较少,但仅凭此也足以排第二。

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向来众说纷纭。陈寿在《三国志》中的“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之评,常被拿来作为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依据。不过个人认为,作战不止出奇一面。所谓“正兵”,包括战前部署、安营布防、操练阵法、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统筹能力都应算作军事才能的一部分。而诸葛亮的“正兵”能力是没有人敢质疑的,包括同时代的司马懿都得喊一声“天下奇才”。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史实设定,诸葛亮的需要下调的应该是智力值(当初《三国志VIII》给出的92倒是相对合理)。但是没办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捧到了“多智近妖”的程度,不给100哪说得过去。前面本人也强调过尊重演义,所以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夏侯渊92(+5)、曹仁92(+3)、张飞92(+7)三人都是魏、蜀股肱大将,原始数据过低。魏延88(+7)、于禁87(+3)都不同程度地在演义中受到矮化,根据史实适当调整。其中魏延的统帅成长型为晚成型。皇甫嵩89(+2)、徐晃89(+1)、曹真88(+1)、张角87(+1)、曹彰85(+3)、太史慈85(+3)、乐进83(+3)、周泰81(+5)等人根据相应战绩,以及与相邻位次武将的对比,适当提升。

孙坚89(-4)一般担任先锋大将,防守战没有什么特别表现。郝昭86(-3)生平记载只有陈仓一战,不宜过度捧高。韩遂85(-4)有点莫名其妙。夏侯惇83(-6)史实中是著名肉票将军,没有韩浩估计早就被吕布小兵撕票了。独眼夏侯在曹魏军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即便在演义中夏侯惇也更像是一员斗将。刘备70(-5)表面上看似减了,但其实是本人将他的统帅成长型调整为开眼型(从41岁开始每年增长基数的2%,至55岁,共涨30%)了。55岁的刘备(大约汉中之战前后)统帅值将达到91,终于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了。

其他数据方面,诸葛亮的政治数值调整到了99(+4),三国时代治国第一的争议应该不大。不到100是因为和古武将里的秦始皇、管仲相比,丞相的平台实在有限,没机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果。我尊敬荀令君,但是这点真的没办法。张飞的智力调整到54(+24),这样完全成长后可以达到71,刚好超过张郃。兵科方面主要是修正了神射手太史慈的弩C问题。其余都是一些小辐调整,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附录一、特典水浒武将数据调整
KOEI官方特典武将的数据大致正常,官军出身的好汉和草莽出身的好汉之间差异足够明显。然而像“棍棒天下无双”,梁山泊副统领“玉麒麟”卢俊义数据如此之寒碜,又不禁让人怀疑官方的公正性。所以本人身为专业水浒爱好者,也进行了五维、兵科和特技的调整。


反正卢俊义武力不是第一本人决不答应。李逵初始98的武力值也比较离谱,再怎么疯能和“青面兽”杨志打个平手就不错了。


此外,特典头像基本是重新绘制的,质量大体不错。后来《信长之野望·新生》NS版有“宋江”特典DLC,已经第一时间进行替换了。

附录二、古武将追加
本系列历代作品中的新武将追加功能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设计,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玩家的创作欲和扮演欲。本人作为中国古代史爱好者,从日文原版之初就开始自行制作追加古武将。最多时候曾一度做满了150个古武将。但是人数太多也不是好事,再游玩过程中,最初的猎奇逐渐消退后,实际的历史代入感会被肢解破碎。因此,古武将其实就如同调味品,量多反而会破坏菜肴的味道,需要适量。最后,本人发现一个特技设置一名古武将足矣(包含游戏初始古武将在内),且不是所有特技都需要。

然后就是古武将的数值设定了。这其实真的是一件颇为头痛的事情,所谓的“关公战秦琼”现实版。以前,包括现在的网络上存在一种倾向,认为三国时代武将的整体水平放之于整个中国古代史是不够看的。网上不少历史武将大乱斗MOD中,西汉、唐朝的名将数据极尽夸张,五维开到120,适应调到S+100%,光环效果,复合特技,活脱脱一个人形高达。个人看来,真不至于。武将的战绩并不仅取决于自身能力,时势、国力、敌我生产力、后勤、技术水平差等因素都会影响每一场战斗的结果。而且越往后的时代武将的事迹记录可能会更详细,战绩体现得更为耀眼;过于久远的时代,史料记载又存在失真夸张的可能。所以,个人以为不同时代人杰之间的差距不宜过大。让李世民去东汉末年从一个织席贩履的没落宗室后裔干起,他不一定做得到刘备取得的成就。给刘备送去隋末,从小配一个国公老爹,他也不一定干得不如李二。总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史观和审视立场,这个工作免不了带入个人的主观想法,所以有人认同很好,无人认同也无妨。

除了游戏初始古武将外,还有《百万人之三国志》古武将,《三国志12》的战国七雄古武将,《三国志13》DLC古武将,以及《三国志14》古武将。官方古武将当然没有全收,有些特点不够鲜明(不好给特技)的古武将只能舍弃。此外,还有官方没做过,但本人非常喜欢的历史人物。


除去初始游戏内32名古武将外,个人追加的总共50人,从春秋到明初。数量较多的时代有东晋十六国、唐、宋明。其中有两人共有的特技有“霸王”(项藉、刘裕)、“虚实”(韩信、李靖)、“连环”(吴起、王猛)。韩信、李靖并列统帅第一;项藉武力第一;吕尚、张良并列智力第一;嬴政、管仲并列政治第一;刘邦、刘秀并列魅力第一。数据方面设定的并不夸张,五维和并列第一是刘秀和李世民(454),仅比本人修改后的曹操(453)高1点。

古武将的年龄都以184年登场为基准设置,游玩时可使用游戏内的“一并编辑”功能调整多人出生时间。


当初制作追加古武将时最令人头痛的是缺乏高质量头像。民间虽然高手众多,但是要大量统一风格的高质量头像还是难以实现的。所幸经过多年的后续作品推出,很多古武将都有了官方头像,没有的那些武将也可以在新武将头像中找到较为合适的。
댓글 15
秦夢瑤  [작성자] 2025년 4월 7일 오전 12시 37분 
三个挑战剧本最初是在游侠下载的。现在原帖好像找不到了,应该是在09年服务器更新后丢失了。
秦夢瑤  [작성자] 2025년 4월 7일 오전 12시 35분 
字体文件用high-logic的FontCreator 15修改的。
Hypoxia_JC 2025년 4월 5일 오전 6시 56분 
你好,想问下官方的三个挑战剧本汉化现在在哪可以找到,谢谢:steamhappy:
fps=loss 2025년 3월 28일 오전 9시 49분 
字体文件怎么改的
秦夢瑤  [작성자] 2025년 2월 2일 오전 3시 45분 
Van大网盘里貌似只提供了简体中文版……:steamfacepalm:
Andy 2025년 2월 1일 오후 3시 45분 
請問哪裡可以下載繁體中文San11Editor?
Techno2K 2024년 11월 24일 오후 7시 04분 
厉害
秦夢瑤  [작성자] 2024년 10월 29일 오후 10시 20분 
Steam不支持外链,我没法分享自己的修改文件。而且这些都可以自己做,不必按照我的设定来。大致上游戏隐藏古物将是用游戏内武将编辑功能修改的。其他新武将就是用指南里的“三国志11PK中文版·武将登陆器”制作的,可以去游侠NETSHOW三国区精华合集里找。
Hyven 2024년 10월 29일 오후 8시 09분 
请教下大佬,如何在steam版自制武将中增加您这里的新武将,哪里可以有下载文件,及具体操作步骤?
秦夢瑤  [작성자] 2024년 5월 26일 오전 8시 10분 
字體修改器的游侠原发布帖已经在09年的服务器更新中删档了,确实不太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