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ia 3

Victoria 3

Not enough ratings
给笨比朋友写的搞经济指南
By Hakari AtsukAlisa
本篇指南只是简单地总结一下我玩了V3不足100个小时后所得出的基本经济发展,也就是解释一下所谓“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经济体制和财政的问题(如果说我后面有时间会更仔细地讲一讲人民与经济的问题)。
至于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指南,是因为我看我的朋友玩经济做得是......额......令人印象深刻(玩法国玩到1868年了,GDP甚至还只有20M),所以说,我便决定要写这篇文章。
当然肯定有很多缺漏甚至于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来,我会和大家积极讨论并且做修改的。
2
   
Award
Favorite
Favorited
Unfavorite
第一章 供求关系问题
维多利亚3经济系统的核心就在于满足市场需求,解决供求的矛盾问题,供应侧要对准需求侧。你的一切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部门需求都要按照市场上最缺乏的产业去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你的工业部门制造足够的盈利,对应的工业部门盈利了,才能为你的投资池积累更多资金,这样才能让工业化顺利进行。
那么我们该怎么查看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呢?你的游戏操作界面的最左侧有一个“市场”选项,点进去,便能看到你这整个国家市场的整体需求。
那么我们这里就以我们的毛子哥为例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罗斯市场当中的软木商品和谷物商品已经堆积如山了,但是因为这两种商品的市场消耗期望较大,所以谷物和软木的价格并没有低于市场标准价格多少;而相反的,织物和染料虽然结余相对于软木和谷物较少,但是市场上的消耗期望较小,所以说它的价格现在十分低廉。
而下面的高档家具、高档衣物、水果以及瓷器这四种商品市场空缺极大,是相当有利可图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有好几个优先发展的制造业产业方向——发展家具厂制造家具、发展纺织厂制造衣物,发展玻璃厂制造玻璃和瓷器。
但是,哪一个能收益最大呢?那必然是用价格最低廉的织物和染料去制造缺口最大的高档衣物。其次便是用木头和硬木去制造家具,最后便是发展玻璃制造厂来生产瓷器。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明明玻璃厂也很赚钱,木头和染料的价格也很低,为什么不现在优先大力造玻璃厂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玻璃厂的生产栏目。

`LYB~H{SC)LDVKLQ.jpg]
大家可以看到,玻璃厂在最低级的生产方式时是消耗30木头产出30玻璃,然后再消耗20玻璃五点染料产出20点瓷器。玻璃厂固然是很赚钱的,但问题是玻璃厂的奢侈品陶瓷所消耗的是市场上结余较少的染料,而俄罗斯市场内部并不产出染料,即使目前染料的市场价格很低廉,但是在全力制造陶瓷后染料的价格便会狠狠地向上增长溢价。因此相比较纺织厂仅仅只消耗织物就能产出的高档衣物而言,现在制造玻璃厂全力生产瓷器并不合算。
所以说大家可以看出来,维多利亚3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需求是可以制造的。
就如这张图所示,当我们把木质结构框架的生产模式切换到铁质框架生产模式后,铁、工具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那么这个时候市场上又出现了新的空缺,我们便可以对其进行新的产业铺设,增加铁矿以及工具产业的发展。
整个维多利亚三的经济核心便是对准市场需求,发展对应产业,我们需要随时监视着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各个商品的盈余和缺口不至于特别巨大,以至于影响到了我们产业的正常生产。这便是所谓的“和面”,面多加水,水多加面,需求过大就制造供给,供给过大就制造需求。倘若说这些工业部门过大造成了生产的大量盈余,而又无法把这过剩的盈余解决掉,那么就应当缩减乃至于停产这些生产过剩的的工业部门。
当然,本章节只是讲一下最简单的供求关系问题,下一章将会谈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怎么产业升级和如何发展新的产业链。
第二章 产业生产方式的升级
我们为什么要升级工业的生产方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把草木灰玻璃切换到含铅玻璃后,每生产40点玻璃将消耗20点木材和10点铅,而这部分多消耗的玻璃则又可以用以生产更多的瓷器,瓷器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耗品和出口物资,将会大大地提高这个玻璃厂的收益。生产含铅玻璃所消耗的那些铅矿则又给我们刚刚修建起来的铅矿提供了更多的市场,也带动了铅矿的发展,提高了铅矿的收益。而维多利亚里面,无论怎么说,我们国家里面在盈利的生产单位越多,人民就越富裕(相对不盈利而言),所上缴的税收也越多,而这部分税收也将被我们投入到工业的再生产之中去。
但是,也不要无脑升级高级生产方式,因为升级更高的生产方式在提升纸面产量的时候也会消耗掉
同时,切换到更高级的生产方式,也需要更多有着更高资质的工作人员前去工作,就如上图所示,升级生产方式,将会让劳工的需求(铲子图标)减少,扩大技术工人(扳手图标)和工程师(尺规图标)的需求,因此在切换生产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本国是否有足够的受教育率来支撑这些高精尖的生产方式。
自动化生产方式在维多利亚3目前而言并不能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提高产品的产出效率,相反只是减少工厂就业人数而已,其实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版本陷阱。但是对于某些消耗劳动力很大、而产出商品很少的产业而言,自动化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纺织业,需要酌情考虑提升自动化,但同时也要小心高度自动化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从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果说你的国家目前紧缺人力,那么进行自动化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后期发展起来,人口增长已经到达一定值,如果说你还开着高福利和高自动化,那么你的就业人口就会缩减巨大,这样子庞大的失业人口都会来领取福利救济金,从而吞噬你的财政。
第三章 政府开支与商路问题
第一章提到,如果说要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就必须要扩展商品的需求量。那么我们在前期最容易、最直观就能扩大出来的商品需求,那就是政府公用商品。无论是建筑部门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框架材料、还是军队切换生产方式所使用的相关商品、提升军队战斗力和士气回复速度的政府特供商品等等,这些都是玩家在初期能够市场所制造的需求。
但是,请记住,这个游戏的政府开支不能仅仅用于刺激市场需求,还要用于维护公务员和军队的体系的正常运转,倘若本国财政已经大量亏损,那么就会被强制宣布破产,破产之后的debuff将会让你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半身不遂!
那么,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前期我没有这么多轻重产业来生产这些用于建筑部门升级的原材料,我还需要进行军队和国内的快速建设,但是强行切换生产方式会让我的财政出现巨大的亏损缺口,那么,这些缺乏的原材该怎么弥补呢?
答案很简单,在前期产业链残缺的时候,自给自足的生产是不合适的,造,不如买(笑)。我们巨大的商品缺口,与其交由P社那神秘莫测的火星市场,不妨放眼于全世界去进行进口。
维多利亚3的商路机制很智能,商品进口量会随着进口国市场内部需求大小空缺来进行调整,每条商路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都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但是不用太害怕,只要你的国内需求很旺盛,那么这些商路仍然会成长的。
那么有朋友就要问了:"在进口商品的时候发现这些商路都是亏损状态且不赚钱的啊?这样子亏钱的商路我也要开辟吗?"当然,这是一个很能迷惑大量新手的问题,包括笔者也在游戏当中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过。一条商路盈利亏损与否,是根据这个商品在出口地市场和进口地市场的差价加上进口地市场的关税,以此计算单件商品的价格是否值当。所以说相当多有着亏损的商品,其实都可以取消该商品的进口关税来鼓励进口。因此在选择商品进口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是否开设关税。
根据某个不知名的苟学家的说法,这个游戏的前五条商路不会花费多余的行政力,前期要谨慎选择进口的商路,不然让行政力出现缺口之后就会造成巨大的财政浪费,这样子反而会有害。
第四章 人口、消费需求以及分配问题
维多利亚系列,正如其自己所说明的那样,与其他的P社四萌最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是关注着人与经济而不仅仅只是征服全世界,实现一代雄心霸业的游戏。那么,维多利亚3当中最重要的系统和参数便是population(玩家简称为pop系统)。
pop系统当中所涉及的方向很多,包括职业、识字率、收入、宗教和文化等等,就本篇而言,笔者只捡取最简单地方进行阐述,如果说有缺漏,敬请指出。
那么,我们应该要对整个游戏为人口所预设的三个阶层出发,这个游戏的系统依据人口的收入和职业,将这游戏里面的人口分为三个阶层:底层、中层与上层。底层人收入最低,受教育机会最小,因此大多数只能从事劳工、普通农民、军队士兵这些收入最低,工作环境最恶劣的职业;中层人一般来说是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小职员、小店主以及技术工人、工程师、下层军官等等,这些人生活较为优渥,组成了一个国家当中管理岗位的大多数;而上层人众所周知,便是紫风车封建贵族、黄厂房“实业家”。
那么由上可知,底层人的收入很低,那么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很低,只能局限于谷物、软木、普通衣物等等最基础的商品;而上层人收入较高,那么他们都会选择更高档的奢侈品商品。这些商品的需求也受到这些人群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本国的内部需求。
问题来了,笔者在前文叙述到,政府开支存在的必要性仅仅只是“刺激‘商品的需求,从而提升国内各大钢铁厂、伐木场的盈利能力,提升本国建设工业的动力,实际上仍然是政府出钱养着这些民营工厂,当后期政府各类机构升级,内部开支增大,我们会发现这样子是不可持续的,倘若政府没法继续支付建筑部门购买材料,那么国内的这些工厂就会停摆。最终还是要着眼于这个社会内部所诞生出来的“自然需求“。
那么这些自然需求从哪里来呢?
对于消费品来说,这些需求的来源自然是人口。依据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底层人因为收入紧缺,所以只能消费最基础的谷物商品和软木商品,而没办法消费更高级的家具、衣物等等。对于我们的经济机体而言,市场需求就是一切,我们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扩大市场需求,那么这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底层的人民富裕起来,人民富裕了,才能有钱消费,才能扩大本国的商品销路。本国的商品消费出去了,工厂盈利了,那么在其中工作的百姓就可以收到更多工资,从而进一步消费,这样子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那么,从分配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应当要考虑减少底层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增加人民的收入,减少税收负担不仅仅只是调整整体的税收比率,更要改变税收法律,将税收从较为原始的土地税甚至是商品税,改变到现代化的比例税和累进税,让穷人少交税,富人多交税。
同时,要增加人民收入,也要提升工资标准和福利救济法,提升工资标准是很好的,因为出钱的人是黄老爷们,而不是政府,这样子可以改善财政状况。而福利救济这些要量力而为,不要一昧追求福利国家而导致债台高筑。




本文到此就结束了,倘若大家还有什么好的问题或者发现了我的重大疏漏,敬请指出,我会对文章进行相应的修改,努力做得更好,为大家呈现一个新手看到就能直接看懂的高质量教程的!
3 Comments
877841395 Feb 10 @ 11:10pm 
写得非常好,感谢:steamhappy:
haicr Aug 15, 2024 @ 1:25am 
升级建造部门的时候可以依据产地逐次升级,比如山西有大量的煤铁矿,就可以在切二级建造的时候优先切一下山西的建造部门,让它先把本地的铁矿需求拉上去,然后再逐步带动铁矿增产,待铁矿开始增产之后逐次切高其他的建造部门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一次性切高所有生产方式的时候的资源大量短缺
Diffusion May 25, 2024 @ 6:49am 
请问可以聊一下在建造部门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时,怎么保证收支平衡? 因为经常在升级到钢制结构的过程中经济就会暴毙,收入怎么都拉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