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ài đặt Steam
Đăng nhập
|
Ngôn ngữ
简体中文 (Hán giản thể)
繁體中文 (Hán phồn thể)
日本語 (Nhật)
한국어 (Hàn Quốc)
ไทย (Thái)
Български (Bungari)
Čeština (CH Séc)
Dansk (Đan Mạch)
Deutsch (Đức)
English (Anh)
Español - España (Tây Ban Nha - TBN)
Español - Latinoamérica (Tây Ban Nha cho Mỹ Latin)
Ελληνικά (Hy Lạp)
Français (Pháp)
Italiano (Ý)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Indonesia)
Magyar (Hungary)
Nederlands (Hà Lan)
Norsk (Na Uy)
Polski (Ba Lan)
Português (Tiếng Bồ Đào Nha - BĐN)
Português - Brasil (Bồ Đào Nha - Brazil)
Română (Rumani)
Русский (Nga)
Suomi (Phần Lan)
Svenska (Thụy Điển)
Türkçe (Thổ Nhĩ Kỳ)
Українська (Ukraine)
Báo cáo lỗi dịch thuật
説了,支那是一個地方的名稱,那個地方就是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全世界只有支那人是使用殘體字的,聊了那麽就,看你都自認了
使用這個詞彙稱呼中國的習慣於9世紀初通過佛教交流傳入日本。在江戶時代後期,「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的暱稱,並無任何貶義。在明治維新之後,該用語由日本傳回中國,中國知識份子、革命黨人重新使用這個古典名詞,並且形成一種風氣。1894年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二億兩白銀賠款及台灣與澎湖,日本人因此對中國人的態度變得輕蔑,「支那」一詞逐漸有歧視之意,1912年宣統退位,中華民國建國後,日本內閣不再使用「大清國」或「清國」等詞,但不願改稱「中華民國」,公文書中開始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
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廢除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北洋政府訓令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1932年後,日本在外交場合中不再使用這個名詞[10]。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盟軍佔領時期,駐日盟軍司令部(GHQ)政治顧問團對「支那」稱謂進行了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視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指導日本政府應予改善,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稱,有日本學者宣告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11][12][13]
現今該詞被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視用語[12][13],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類似於在日本稱呼日本人為Jap以及在美國稱非洲裔美國人為黑鬼(♥♥♥♥♥♥),被視為含有種族歧視或侮辱的意涵[12][13][14]。目前在歷史、地理學和地質學等研究中,「支那」仍被作為學術名詞使用,如音譯自法語的印度支那、交趾支那,以及日文中的「南シナ海」(即南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AF%E9%82%A3
全搬運給你了,好好學習一下,用殘體字的